专家提醒:防暑降温、规律作息等可预防“热中风”
2016-07-08 09:44:32厦门晚报苏奇查看次数:522
近日,福州一七旬阿嬷晚饭后去跳广场舞,突然中风,还好及时送医才救回一命。连日来,厦门天气“炎值”持续爆表,不少市民身体也吃不消。记者从几家大医院了解到,由于天热,中风患者明显增加,其中青年人占了一半。医生提醒市民,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高温作业及过度劳累,谨防中风。
【病例】
右侧身体突然不能动 30多岁老板患小中风
陈先生今年37岁,在安溪经商。陈先生有高血压家族病史,医生估计他在20多岁时血压就已经比较高了,但他自己并没在意,烟酒都来,平时也经常熬夜应酬,降压药也不按时吃。近年来,一到夏天他就感到头晕,天气稍热就不敢出门。近日,陈先生一出门就觉得头很晕,走路轻飘飘的,他一直强忍着。过了不久,他发现自己右侧身体不能动了,被家人紧急送到中山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脑溢血,小中风。头颅CT显示,其右侧有个大血肿,血管也有很多陈旧性堵塞。
【分析】
中风不只天冷才高发 热暑天也是高发季
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李隆龄医生介绍,市民中存在一种较普遍的错误观念:中风天冷时才高发。其实,炎热暑天也是中风的高发季。近期,该院中风患者有明显增长,该科共有118张床位,近段时期住了120多个病人,其中危重患者占20%。记者从第一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近期该院中风患者也有所增加。
李隆龄说,只要是极端天气,血管都受不了,天热时甚至更多。脑血管就像水管,总会生锈,“生锈”了的水管就会变窄,而“锈斑”掉下来会引起堵塞,造成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如果水管老化,则易破裂,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病。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引起血容量下降、血液粘稠,血液循环减慢,很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此外,天热不少市民习惯把空调温度开很低,室内外温差太大,也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应。
【预防】
防暑降温规律作息 注意补水清淡饮食
李隆龄指出,很多人认为中风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目前该院接诊情况看,老年人仅占约四成,中青年人反倒占了近五成,剩余的一成属于比较特殊的患者。近年来,中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很多都是40岁左右的上班族。中老年人作息相对规律,生活习惯较好,加上近年来社区宣教加强,他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对自身疾病认知度更高。
近日,仅一天该科便接到几名30多岁的中风患者。他说,从职业看,那些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在外奔波的工薪阶层、白领最多,比如销售、建筑工、清洁工、快递员等。这些人中不少都有“三高”问题,又经常要在外奔忙,天热更容易发生危险。中风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大部分患者会有瘫痪、失语、肢体麻木、失明等严重后遗症。中风原因多样,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代谢异常、从事紧张的工作有关。
他说,夏季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季。高血压病人应坚持服药。一些病人可能会因夏季血压较低,擅自改变用药量甚至自行停药。改变药物用量,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他提醒,无论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都应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同时,注意补水,清淡饮食,多食果蔬。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此外,空调温度最好在26℃以上,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要对着空调出风口。
【数据】
脑血管病死亡率名列第三
据市疾控中心此前发布的《2015年厦门市居民死因分析》显示,去年,全市前十位疾病死因中,脑血管病以68.94/10万的死亡率高居第三位,仅次于恶性肿瘤(159.28/10万)和心脏病(81.63/10万)。
【提醒】
1、中风易反复发作
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郑维红介绍,临床上中风患者的复发率很高,有些患者疏于防范,他们认为得了中风,住院治疗过就会一劳永逸,这是一种误区。有过中风病史的患者如果出现头晕,四肢麻木等症状,家属一定要尽快将其送往医院。医生可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若是心脏病变引起的中风,可采取抗凝治疗,还可使用射频消融术解除房颤;若是血管动脉硬化引起的中风,可使用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稳定斑块,防止斑块脱落。郑维红提醒,有中风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再次发作。
2、打点滴预防是误区
每年都有不少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上医院打点滴。他们相信挂些药,“冲一冲”血管,能“预防”中风。郑维红说,门诊中常能碰到这样的老人,有的甚至不顾医生劝阻坚持要打。“点滴预防最多起到‘安慰’作用。”她认为,这种“土法”预防没有作用,是典型的误区,盲目输液还会损伤身体。
其实,打点滴主要起治疗作用,发生中风时,通过静脉或动脉溶栓可能使血流再通,挽救缺血缺氧的脑组织,最大限度地降低中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3、急救黄金6小时
家有老人或存在中风危险因素者,应了解中风的重要先兆和应急处理。以下5种情况发生时,应注意可能中风了:突发的一侧面部或肢体的麻木或无力;突发的视力模糊或失明,尤其是单侧;失语,说话或理解语言困难;突发严重的原因不明的头痛;不明原因的头晕,走路不稳或是突然跌倒。出现以上任一症状时,应尽量在6小时内送达医院,赢得治疗时间。
【病例】
右侧身体突然不能动 30多岁老板患小中风
陈先生今年37岁,在安溪经商。陈先生有高血压家族病史,医生估计他在20多岁时血压就已经比较高了,但他自己并没在意,烟酒都来,平时也经常熬夜应酬,降压药也不按时吃。近年来,一到夏天他就感到头晕,天气稍热就不敢出门。近日,陈先生一出门就觉得头很晕,走路轻飘飘的,他一直强忍着。过了不久,他发现自己右侧身体不能动了,被家人紧急送到中山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脑溢血,小中风。头颅CT显示,其右侧有个大血肿,血管也有很多陈旧性堵塞。
【分析】
中风不只天冷才高发 热暑天也是高发季
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李隆龄医生介绍,市民中存在一种较普遍的错误观念:中风天冷时才高发。其实,炎热暑天也是中风的高发季。近期,该院中风患者有明显增长,该科共有118张床位,近段时期住了120多个病人,其中危重患者占20%。记者从第一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近期该院中风患者也有所增加。
李隆龄说,只要是极端天气,血管都受不了,天热时甚至更多。脑血管就像水管,总会生锈,“生锈”了的水管就会变窄,而“锈斑”掉下来会引起堵塞,造成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如果水管老化,则易破裂,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病。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引起血容量下降、血液粘稠,血液循环减慢,很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此外,天热不少市民习惯把空调温度开很低,室内外温差太大,也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应。
【预防】
防暑降温规律作息 注意补水清淡饮食
李隆龄指出,很多人认为中风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目前该院接诊情况看,老年人仅占约四成,中青年人反倒占了近五成,剩余的一成属于比较特殊的患者。近年来,中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很多都是40岁左右的上班族。中老年人作息相对规律,生活习惯较好,加上近年来社区宣教加强,他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对自身疾病认知度更高。
近日,仅一天该科便接到几名30多岁的中风患者。他说,从职业看,那些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在外奔波的工薪阶层、白领最多,比如销售、建筑工、清洁工、快递员等。这些人中不少都有“三高”问题,又经常要在外奔忙,天热更容易发生危险。中风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大部分患者会有瘫痪、失语、肢体麻木、失明等严重后遗症。中风原因多样,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代谢异常、从事紧张的工作有关。
他说,夏季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季。高血压病人应坚持服药。一些病人可能会因夏季血压较低,擅自改变用药量甚至自行停药。改变药物用量,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他提醒,无论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都应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同时,注意补水,清淡饮食,多食果蔬。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此外,空调温度最好在26℃以上,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要对着空调出风口。
【数据】
脑血管病死亡率名列第三
据市疾控中心此前发布的《2015年厦门市居民死因分析》显示,去年,全市前十位疾病死因中,脑血管病以68.94/10万的死亡率高居第三位,仅次于恶性肿瘤(159.28/10万)和心脏病(81.63/10万)。
【提醒】
1、中风易反复发作
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郑维红介绍,临床上中风患者的复发率很高,有些患者疏于防范,他们认为得了中风,住院治疗过就会一劳永逸,这是一种误区。有过中风病史的患者如果出现头晕,四肢麻木等症状,家属一定要尽快将其送往医院。医生可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若是心脏病变引起的中风,可采取抗凝治疗,还可使用射频消融术解除房颤;若是血管动脉硬化引起的中风,可使用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稳定斑块,防止斑块脱落。郑维红提醒,有中风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再次发作。
2、打点滴预防是误区
每年都有不少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上医院打点滴。他们相信挂些药,“冲一冲”血管,能“预防”中风。郑维红说,门诊中常能碰到这样的老人,有的甚至不顾医生劝阻坚持要打。“点滴预防最多起到‘安慰’作用。”她认为,这种“土法”预防没有作用,是典型的误区,盲目输液还会损伤身体。
其实,打点滴主要起治疗作用,发生中风时,通过静脉或动脉溶栓可能使血流再通,挽救缺血缺氧的脑组织,最大限度地降低中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3、急救黄金6小时
家有老人或存在中风危险因素者,应了解中风的重要先兆和应急处理。以下5种情况发生时,应注意可能中风了:突发的一侧面部或肢体的麻木或无力;突发的视力模糊或失明,尤其是单侧;失语,说话或理解语言困难;突发严重的原因不明的头痛;不明原因的头晕,走路不稳或是突然跌倒。出现以上任一症状时,应尽量在6小时内送达医院,赢得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