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谨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本报讯(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陈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节发病和流行,人群普通易感,儿童发病率高,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市疾控专家提醒市民,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手段。
疾控专家介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与躯干出现淤斑和脑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流脑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好发季节为冬春季,感染对象为儿童和部分青壮年。预防措施上,市民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勤晒衣被;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幼托机构加强晨检等,如一旦出现类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目前正值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体疫苗时机,凡属接种对象应及时去医院接种,要注意的是,一周岁内基础免疫两针使用A群流脑多糖疫苗,3周岁和6周岁加强免疫使用A+C群流脑多糖疫苗。
【禁忌症】
1、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2、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疫苗种类】
目前我市流脑疫苗主要有两种:
1、A群流脑多糖疫苗、A+C流脑多糖疫苗(为一类疫苗,免费接种);
2、A+C流脑结合疫苗、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为二类疫苗,需自费接种)。
【注意事项】
1、接种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局部红肿浸润等轻、中度反应,多数2~3天自行消失;
2、接种疫苗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一般不需处理,如出现中度发热反应或发热时间超过48小时,可对症处理。
【温馨提示】
1、A群(A+C群)流脑多糖疫苗属于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费用由政府承担,儿童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
2、A+C流脑结合疫苗、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属于二类疫苗,为A群(A+C群)流脑多糖疫苗的同品种疫苗者,本着“自愿、自费”的接种原则,疫苗费用由受种者承担,具体费用请向接种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