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医者要有悲悯之心 患者要有感恩之心

2015-08-17 10:06:45厦门日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1022

  7月14日起,《厦门日报》开辟“夏日急诊室故事”专栏,关注发生在医院急诊室里的故事,通过记者的所见所闻,呼唤医患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相互理解,报道引起医患双方的强烈共鸣,也受到了市卫计委的高度重视

  【座谈交流架起桥梁】

  本报与市卫计委举办座谈会,在专栏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聆听医患双方诉求,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让厦门更加温馨美丽

座谈会上,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本版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摄)

  本报讯(记者 楚燕 何无痕)把2岁大的外孙女带到会场,何九香说,她想跟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说一声“对不起”、再道一声“谢谢”——这位淳朴的大姐曾在医院和医生起过争执,但最终接受了医院的诊疗建议,“是医生的耐心和负责,救下我女儿和外孙女两条命。”

  就在同一天早上,赶在来报社参加座谈会之前,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任建林专门召集全科室进行了一场小型调研:“你认为医患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仔细记录下调研情况,任建林将医务人员的心声带到了座谈会。

  患者和家属真情流露、医生与护士敞开心扉,近日,由厦门市卫计委与厦门日报社共同举办的“增进医患双向理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座谈会,让医患双方坐到一起,面对面谈经历、说感受、提建议,并最终达成了共识:医者要对患者有悲悯之心,患者要对医者有感恩之心;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创造。

  7月14日起,《厦门日报》开辟了“夏日急诊室故事”专栏,集中关注发生在医院急诊室里的故事,通过记者的所见所闻,呼唤医患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相互理解。报道引起了医患双方的强烈共鸣,也受到了市卫计委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次座谈会正是希望在这组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聆听医患双方的诉求,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有“两心”才能“相悦”

  座谈会请来了4位患者和家属代表、3位医护人员代表、2位民评代表,市卫计委、厦门日报社、厦门市医师协会领导也在会上发言。围绕和谐医患关系,大家踊跃发表看法,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厦门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林水圳表示,避免医患之间出现矛盾,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很重要的是要有“两心”:一方面,医护人员对病人和家属要有“悲悯之心”;另一方面,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要有“感恩之心”。有了这“两心”,医患关系自然就会走向和谐。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主流媒体,厦门日报社及其旗下各报刊、网站历来不遗余力地为倡导“两心”、增进医患相互理解鼓与呼。本报此次推出“夏日急诊室故事”专栏,举办座谈会,就是要为增进医患双向理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搭建一个平台。接下来,本报将继续和市卫计委联手,倡导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让厦门更加温馨美丽。

  市卫计委党组成员、驻委纪检组组长郭小岩表示,患者代表和医护人员代表的肺腑之言令人感动。当前,我市卫生计生系统正在倡导“做有人情味的医者”,市卫计委将综合这次座谈会的意见,拿出更好的办法和措施,推动医学人文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建设更多的沟通平台,使我们的医患关系和美丽厦门能够相匹配,真正当好厦门市民的“健康守护神”。

  【建言献策】

  七大“关键词” 让医患关系更和谐

  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面对面,畅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这是一场袒露心声的座谈会。患者从看病的亲身经历说起——排队候诊的焦躁,手术前的不安,与医生如何从误解走向理解;医护人员分享了在一线工作的切身体会——怎样和患者换位思考,如何改进医患交流,什么样的沟通技巧能帮患者减轻痛苦……医患双方畅所欲言,为更好地营造和谐医患关系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医者说】

  关键词1 良心

  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心里装着他

  “护理工作是良心活。”从事护理工作35年的厦门市护理学会理事长、中山医院护理部顾问张锦辉说,护理人员不能坐在护理站里等着,要主动地多去巡视,只要去病房就会发现,病人是很需要医护人员关心的。哪怕是一些简单的问询,如对医院陌生的环境适应吗、吃饭问题怎么解决等,都能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心里装着他。“医者多一分关心,患者就能少一分痛苦,并从感动转为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张锦辉说,“当我们读懂了这份感动,同样会很触动,医患双方是可以产生感情的。”

  关键词2 沟通

  沟通技巧与医术同样重要

  市抗癌协会副秘书长、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叶峰谈到,医生和患者沟通的技巧,和医术同样重要,“但如今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医护人员缺少与患者沟通的时间,加上越发依赖于检查设备,不比从前在望闻问切的过程中能与患者频繁交流。”

  叶峰认为,要通过医学人文建设,搭建沟通的桥梁。比如,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书”上生冷的医学词汇,换成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字;对于肿瘤晚期患者进行安宁照护,让他们有尊严、无痛苦地走完最后一程。

  关键词3 理解

  患者最担心什么,医者必须考虑

  “患者最担心什么,医者必须考虑到。”省输血协会理事、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骆宜茗说,“比如我们科室的病人,一是担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二是为高额治疗费用发愁;三是为寻找供体犯难。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开解、安慰。”

  骆宜茗说,面对重症病人,医生总会尽力而为,但未必能决定最终的治疗结果。她提倡医患双方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用“共同参与”的方式,一起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增进双方的互相理解,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患者说】

  关键词4 态度

  医生的态度决定患者的心情

  两段截然不同的就医经历,让61岁的凌培兰觉得,医生的态度决定了患者的心情。

  7月底,她到中山医院动手术,3天的时间收获满满感动:医护人员工作到位、态度热情,还帮她妥善保管落在医院的钱包。可在此之前,有一次她带感冒发烧的小孙子到就近的社区医院看病,却有些气不过来:“挂着全科医生牌子的医生,却说他不会看儿科。”

  “医生的态度对于我们能否和谐沟通很重要。”凌培兰说,一个好的医生,首先对患者要有好的态度。

  关键词5 负责

  医生负责任是患者的福音

  医生负责任,是患者的福音。何九香对此深有感触。

  何九香的女儿是一位残疾人,怀孕不足36周时因身体不适,进入市妇幼保健院。“我们希望剖腹产,但医生建议先保胎。”何九香说:“我当时很着急,就想着快点减轻女儿的痛苦,不理解医生的建议,脾气不太好,和医生起了争执。但医生反复解释,胎儿还不足月,剖腹的话很危险,‘这关系到两条命!’”何九香最终接受了医生的建议,产妇母女平安。

  特地将已经2岁的外孙女抱到会场,何九香说,她要向负责任的医生说一声“对不起”、道一声“谢谢”。

  关键词6 诚信

  医生“有钱不赚”令人感动

  医院会不会乱收费?很多患者担心这个问题。80岁的吴凡老先生说,自己遇上了一所好医院,不但医术好,还不乱收钱。

  六年前,吴老因冠心病到当时的厦门市心脏中心(现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检查,准备给心脏里的一条血管搭支架。可是,当一切准备就绪时,经治医生王焱主任告诉他:“我再三看了你的检查结果,发现不需要做支架;没必要花那冤枉钱,可以直接出院了!”一听不用动手术,吴老又惊喜又感慨,“如果医生不说,我也不会知道这些,动了手术还得感谢他。医生‘有钱不赚’,令人感动!”

  在吴老看来,“有钱不赚”的背后,首先是医术高超、能对病情作出准确判断;其次是诚信,不赚昧心钱。而这两点,都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可或缺的因素。

  关键词7 技巧

  患者家属可提前做些“功课”

  沟通需要技巧。市民曾焕容一直记得在第一医院看到的这一幕:一位七旬老人在走廊和医生聊天,老人心态很好,让医生如实告知病情,说自己是一个斗士,要和病魔抗争;医生们也很高兴,鼓励他保持良好心态。

  这一幕让曾焕容很受触动:“注意沟通的技巧,医患关系便会如此和谐!”医生需要沟通技巧,通过聊天消除患者的忧虑,鼓励患者战胜病魔;患者也需要沟通的技巧,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医生的负担。曾焕容说,厦门人口密度大,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高,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患者和家属完全可以事先做些“功课”,搜一下治疗方面的信息、了解就诊的流程;有了这些简单的学习,与医生沟通时就能更加顺畅,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68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