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是否癌变不必开胸验肺
市呼吸中心主任柯明耀为肺癌患者做气道超声检查。
上周,市疾控中心发布最新《2013年居民健康报告》,肺癌超过肝癌,成为“癌中之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44.72‰和32.93/10万。近日,在厦门第二医院市呼吸中心主办的“气道支架国际论坛及气道超声新进展研讨会”上,美国霍普金斯医院世界著名的肺脏介入专家王国本(Kopen Wang)教授及众多国内知名的支气管镜专家做了专题讲座,气道超声是会议一大主题。市呼吸中心主任柯明耀介绍说,气道超声实时导引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大大提高了肺癌的病理确诊率及分期准确性。
1
“老烟枪”怕开胸活检创伤大 针吸活检不开刀取样本
退休教师老陈是杆“老烟枪”,平时身体还不错,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就一直不断咳嗽,多次到医院就诊,吃药打针均不见效。老陈的朋友担心道:“你吸了几十年的烟,这次咳了那么久都治不好,不是长癌了吧?”老陈自己也很害怕,赶忙到医院检查。
经胸部CT发现,其右侧肺门有肿块阴影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疑似恶性肿瘤,这把老陈一家紧张坏了。因肿块位于气道管壁以外,常规的支气管镜检查未能取得病变组织。医生为难地告诉他,确诊需要取少许肿块组织做病理检查,建议直接开胸活检,或做纵隔镜检查。可老陈担心这些检查创伤很大,不愿尝试。
最后,老陈慕名来到市呼吸中心,医生通过超声支气管镜对其右肺门肿块进行针吸活检,不需“开胸验肺”,就能确诊为肺鳞癌,属中央型肺癌。医生随后再次给他做了超声实时引导下针吸活检,根据取样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柯明耀说,肺癌的确诊必须有组织病理,但以往常规的支气管镜检查无法取得病理标本。此外,纵隔淋巴结位置的特殊性也导致取材困难。有了超声支气管镜后,几乎所有的中央型肺癌都可确诊,还能准备判断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
2
采用无痛支气管镜技术 打个盹就轻松做完检查
据介绍,从1897年支气管镜问世至今,支气管镜检查介入治疗技术已日趋成熟,但病人对支气管镜检查的接受程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支气管镜检查引起的难以抑制的咳嗽、憋气等不适,让病人恐惧,不愿接受,部分病人甚至因恐惧拒绝做支气管镜检查,导致病情延误。
然而,一些在其他医院做过该项检查转诊到市呼吸中心的患者惊讶地发现,在这里做支气管镜并不太难受。 这不仅因为医生的操作技术纯熟,更重要的是呼吸内镜室的医护人员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为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检查带来的不适,呼吸中心内镜诊疗部制定了支气管镜检查全程陪护流程。术前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交流,疏导紧张焦虑情绪,指导麻药雾化吸入,做好完善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给予患者适时的安抚,术后仔细交待注意事项。在医护人员的轻声细语中,原本焦虑不安的病人顺利做完了检查。
对于一些病情高危或配合困难的患者,中心开展了无痛支气管镜技术,在全麻或镇静镇痛状态下完成操作。柯明耀主任介绍说,术中患者基本没有不适感,咳嗽反射大大减少,且容易建立人工气道连接机械通气,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病人打个盹,就能轻松做完检查治疗,广受患者欢迎。
【链接】
呼吸内镜诊疗部
呼吸内镜年诊4000余次
市呼吸中心自2004年搬迁到集美以后,以呼吸内镜技术为突破点,目前,呼吸内镜诊疗部已全面开展了各类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介入诊疗项目,每年呼吸内镜诊疗4000余例次,气道支架置入300余例次,气道内消融治疗500余例次,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
所开展技术包括:支气管镜诊断技术、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硬质支气管镜技术及硅酮支架置入技术、内科胸腔镜诊疗技术。
特色技术:
1.超声支气管镜技术。即在支气管镜前端装一个很小的超声探头,把支气管镜和超声结合在一起,打破了普通支气管镜只能诊治气道内病变的限制,能准确看到气管、支气管管壁外面的病变,并能通过超声实时引导对气道外的肿块或淋巴结进行活检及介入治疗。明显提高了肺癌的诊断率及肺癌临床分期的准确率,避免了部分病人的纵隔镜检查或开胸探查。市呼吸中心2003年率先在我省开展气道内超声检查技术,气道内超声诊疗病例在我省遥遥领先,其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肺癌技术。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等,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无法承受常规治疗或常规治疗无效的肺癌,为许多高龄且身体状况差不能承受手术及放疗的早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市呼吸中心自2004年起开展经皮介入治疗肺癌技术,每年治疗近百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3.气道支架置入技术。市呼吸中心开展气道内支架置入已有15年历史,目前年气道支架置入国内最多,达到300余例次,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患者前来就诊。
4.经支气管镜腔内激光治疗技术。激光具有治疗准确、速度快、能消融支架及结石、术后炎症反应轻等优点,用于治疗各种各样的气管支气管腔内良恶性病变,避免了许多患者不必要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