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学龄前儿童7个胖 青少年肥胖已成代谢综合症后备军
如果超过标准重量的50%为重度肥胖,那么一些肥胖的并发症将随之而来。
随着春季的悄悄来临,肥胖话题又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减肥军团中,而在这当中又有这么一个群体渐渐走入人们视线,被大家重视,他们是——青少年。本期,我们和专家一起,走进青少年的肥胖世界。
根据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对9517名学龄前儿童(2-6)岁的调查,厦门学龄前儿童肥胖患病率为7.4%,男童为9.03%,女童为5.48%。其中4-6岁占93.3%。
危害
肥胖是各种慢性疾病的发动机,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肥胖更是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孪生兄弟,肥胖患者罹患糖尿病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倍,罹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
干预
学龄前期肥胖的基本驱动力是该时期生长发育速率的生理性变化,这个现象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变为“病理性”的,转换方向取决于营养行为及生活方式,因此婴儿期和学龄前期是儿童肥胖干预的重点年龄段。
【本期专家】
连群:儿科内分泌专科主任医师。擅长小儿内分泌疾病,如身材矮小、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的诊治。
刘长勤:内分泌糖尿病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曾在美国西北太平洋糖尿病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擅长肥胖、糖尿病、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和代谢病的诊治。
郑欣:医学硕士,擅长糖尿病、肥胖、脂代谢异常、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门诊病例】
婴儿肥看着可爱
医生担忧健康
儿科门诊:6个月的宝宝生下来8.5斤,现在已经20多斤了,圆圆的脸,胖嘟嘟的藕节手和腿,人见人爱。奶奶非常骄傲有成就感。虽然宝宝因为咳嗽来看病,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主任医师连群却更担心宝宝的肥胖可能引发的健康隐患。
18岁胖墩
成为糖尿病患者
内分泌糖尿病门诊:18岁的小于身高1.7米,体重却到了200斤。当他气喘吁吁爬上4楼找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副主任医师刘长勤看病时,刘博士根据他的身高和体重测试出他为重度肥胖,经口服糖耐量检查已发展为2型糖尿病。刘博士给出的治疗方案第一项就是减肥。
【警示篇】
幼儿期不当喂养,家长善意成祸根
连群主任医师说,肥胖是个慢性病,多发于婴儿时期、学龄前以及青少年时期。单纯性肥胖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容易造成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并发症,更甚者,还有出现2型糖尿病的可能。
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形成原因在于幼儿时期家长不恰当的喂养以及成长中饮料当水喝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在肥胖发生时,家长在专家的提醒下却也不以为然,使得近年来青少年的肥胖率猛增。
她强调:“干预肥胖是各个时期都应该做到的。两岁孩子的肥胖在大人眼里看来是可爱的,而处于学龄前的儿童肥胖则是该引起警惕的。”学龄前儿童以社区实行的定时体检筛查为先,青少年则以校园内体检结果单为依据。总之,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有脂肪百分率(F%)超过30%者则可诊断为肥胖病,应及时就医。
学龄前减肥较容易,反弹率也较低
连群主任医师说,婴儿时期的肥胖问题主要是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加,也就是造成脂肪库容量的增加,学龄前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减肥相对容易,但是如果到了青少年后期,特别是成人的肥胖主要在于脂肪体积的增大,到这时想要减肥就相对困难。并且即使减肥成功,减少的也只是脂肪细胞的体积而非数目,换言之,青少年减肥反弹率将大于学龄前。
预防婴儿肥胖,应从妊娠期抓起
为预防儿童肥胖,应从妊娠期抓起,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指导孕妇合理安排生活,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保证婴儿出生体重正常;婴儿期加强母乳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和过早添加固体食物;应从小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避免偏食高糖类、高脂肪、高热卡等不良习惯,保证户外活动时间;另外也要加强对家长宣教,使其认识到儿童肥胖的危害,使其主动配合,合理安排膳食。简单地说就是记住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
【减重篇】
目标:最初6个月,减5%-10%最好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医学博士刘长勤告诉记者,随着青少年肥胖率的增加,一些病理性肥胖的隐患也传承到成人肥胖族里。青少年时期的肥胖成为代谢综合症的后备军时,到了成年,这些肥胖族继续着不良的生活方式,最终成为代谢综合症大军,为此,科室正在筹备肥胖专病门诊。他提出,青少年远离肥胖刻不容缓。适度、持久减重(3%~5%)就能够使甘油三酯、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显现健康获益,并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但为更好的获得减重受益,建议在减重的最初6个月内,减重目标为5%-10%。
方法:饮食和运动结合,少吃红肉
饮食治疗:建议患者尽量减少精制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鼓励患者食用全麦食品、坚果与种子类食物、水果和蔬菜等。在健康的饮食中,蛋白质应主要来自于豆类、坚果、鱼或家禽,而红肉如牛肉、羊肉和猪肉特别是高加工的红肉应尽量减少摄入。
运动治疗:减少久坐的行为方式;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健康状况,本着循序渐进和安全第一的原则,建议患者每天进行30-60min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如果用心率大致区分,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时的心率在100-120次/分。
误区:极少进食,盲目相信减肥药
刘博士认为,从医学上来说,抽脂手术不是根本的减重、减肥,只能算是美体整形。肥胖对身体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内脏脂肪堆积,抽脂只是去掉了皮下脂肪。以下现象就是减肥不当。
1.极低热卡饮食,长期极低热卡饮食虽然使体重下降较快,使脂肪过度提供热卡,但对心脑等重要器官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可诱发心源性猝死;
2.不进食或极少进食碳水化合物、动物脂肪,亦会导致体内糖、脂肪酸的代谢失衡、紊乱 ;
3.只强调饮食治疗,没有相应适当的运动配合,减重效果欠佳;反之,只单纯增加运动量而不限制饮食,亦不能有效的减重;
4.盲目相信减肥药物,其原因是减肥药特点是见效快,但减肥效果持久性差,一旦停药体重容易迅速反弹,很多减肥药存在严重的心血管和肝肾损伤等副作用。
【减肥故事】
每天跳绳3次
每次跳5000次
3个月跳掉12斤脂肪回归苗条美女
减肥成功以后的林欣。
林欣曾经体重猛增到140斤。
林欣
作为一名曾经的胖子,很庆幸,我在青春期时成功告别了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过去。减肥成功以后的我,不再低头走路,不再被人叫胖子,不再维持着不良的生活习惯。现在不谦虚地说,我已加入美女行列。
我的肥胖是从小吃出来的
记忆深刻的是,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分量十足的胖子。小学一年级时体重就达到了60斤,到了初中二年级,我的体重居然突飞猛增到140斤,而当时的我,只有1.5米的身高。
我的童年朋友是食物和文字。还记得有一次,年纪小小的我把比我个头还高的冰箱里的冻排骨连着包装袋拿了出来,径直拿到微波炉加热,就香喷喷地偷偷吃了起来。之后的香肠、带鱼加热方式也都如法炮制,我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慢慢长大。
那期间,我家楼下小卖部简直就是我的食物柜。用家人的话说,那个小卖部是被我养活的!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父母从不吝啬给我吃最好最多的食物,到了初三,我依然在吃的世界里自由自在。
初三时开始三个月的魔鬼训练
青春期来了,我开始为自己的肥胖所困。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到,“跳绳十分钟等于跑步半小时”,我便开始尝试跳绳,从最开始的1500下(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天不懈坚持,长达半年时间不间断,半年后,我瘦了12斤。
初三毕业的我体重是108斤。毕业后,我开始了三个月的暑假魔鬼训练。加大了跳绳强度,那时的我俨然成了跳绳高手,半个小时里已经可以达到5000下,于是,这90天里的早晨、中午、晚上,每天三次,每次5000下,在三个月的坚持下,我的体重在上高中之前,只剩下100斤。当时的我净身高1.56米。
在断断续续的坚持中,我瘦到了标准的90斤,我变得更加活泼开朗,更加热爱生活。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我更加关注食物的热量,时时刻刻地运动。感谢曾经的脂肪,让我爱上运动,感谢健康的现在。
以下情况出现三项
就得寻医指导减肥
1.体育课的项目体能跟不上,无法参加。
2.因为胖,被同学讥笑取外号,受到歧视,没有自信,不想上学。
3.爬4、5楼的楼梯就很喘。
4.腹部和腰腿脂肪堆积,被称水桶腰。
5.睡觉打呼噜很厉害。
6.脖子出现类似洗不干净的黑棘皮现象。
如果以上其中占了三项,就应该结合医生指导开始孩子的减肥工程。
专家表示,95%的孩子属于单纯性肥胖,而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解决单纯性肥胖却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开始,患有单纯性肥胖症的儿童常见症状就是脂肪堆积。原因在于摄入量大于支出,使得热量无法消耗转化成脂肪而造成了各式各样的身体隐患。在不到5%的病理性肥胖的患者中,及时就医则是最好的解决方式,盲目减肥不但无法达到目的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专家支招】
儿童青少年吃零食
五大原则三大级别
营养专家解读《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爱吃炸鸡块、炸薯条。不给吃,孩子馋得慌;给吃,又怕影响他的食欲,还怕吃出个肥胖、营养不良……零食真是叫家长又气又恨。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医师郑欣为各位家长推荐中国营养学会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
《指南》指出,零食可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一定量的能量及营养素,科学、合理的消费零食不仅无害,对身体还是有益的,关键是看怎么吃。《指南》将孩子喜欢的零食按“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个级别来推荐。
五大原则:
①新鲜的、天然的才是最好的
奶类、蔬果类、坚果类零食既好吃又有营养,少年儿童可以多吃。
②吃零食不能影响正餐
吃零食不要距离正餐太近,中间至少相隔1.5~2小时,每天食用零食的次数应该控制在3次,且量不宜过多,睡前也不应吃零食,否则不利于消化吸收及睡眠,还增加了患龋齿的危险。
③避免无意识吃零食过量
一般,在聚会聊天时、上网时、看电视时,孩子们都会摄入过多的零食,影响正餐的食用。因此建议最好养成有计划食用零食的习惯,预先准备少量或者小包装的零食,避免无意识吃过了头。
④少吃油炸、过甜、过咸的食物
⑤少喝含糖饮料,不喝含酒精饮料
三大级别:
●“限制食用” ——
糖果类零食、膨化食品、碳酸饮料、巧克力派
此类食品集高油、高能量、高盐、高糖、高味精于一身,长期大量食用会造成营养不足和脂肪积累。
●“适当食用” ——
肉、蛋类零食
牛肉干、松花蛋、火腿肠等要“适当食用”,因为这些零食含有大量的食用油、盐、糖、酱油、味精等调味品。代表零食还有肉脯、卤蛋、鱼片等。而炸鸡块、炸鸡翅等则要“限制食用”。
●“可经常食用” —— 谷类及薯类零食、豆制品及奶制品零食、蔬果类零食、坚果类零食
燕麦片、全麦饼干、蒸土豆泥、烤红薯等都属于低脂、低盐、低糖食品,因此“可经常食用”。地瓜干等则由于添加了盐或糖成为“适当食用”的零食。炸薯片和炸薯条则要“限制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