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举措推动海沧医院大发展
厦门市海沧医院新建的上千平方米的钢结构门诊。
海沧医院院长姜燕带队义诊。
【前 言】
2013年4月19日,厦门市海沧医院独立建制,核定床位300张。独立建制一年来,在全院医务工作人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医院的床位已增加到420张,住院人数从200人/日增加到350人/日,日均门诊量从1000人次左右增加到1900余人次,周末两天的日门诊量也能超过1千人次;门诊及住院率均上升了50%以上。海沧医院从1997年正式开张至今,医疗业务量达到历史最高值。
1995年4月29日,由王永庆捐资兴建的海沧医院一期动工。1997年,鼓浪屿医院部分科室搬迁至海沧,海沧医院正式对外营业。厦门市海沧医院现任院长姜燕成为最早一批来到海沧医院的医务人员之一,她见证了海沧医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创建于1898年的鼓浪屿“救世医院”(史称:鼓浪屿医院),于1997年接手当时仅11人的海沧医院,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厦门市海沧医院乘风破浪。追溯医院百年救世的峥嵘历程,厦门市海沧医院建院19年来,从办院规模、人才梯队建设、科研、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所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市属三级医院,按照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部署,围绕海沧区委、区政府“美丽厦门
活力海沧”的工作主题,做到让患者、医务工作者“双满意”,正努力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
举措
1
探索公立医院理事会领导下的法人治理结构新模式
2013年12月31日,厦门市海沧医院正式成立理事会,成为厦门市第一家推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公立医院。
理事会成员构成多元化,由市卫生局领导、海沧区政府领导、市政协委员、医院法人及职工代表等构成理事会,由市财政局、市卫生局监察室和规财处组成监事会,希望通过成立理事会对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进行有益探索,建立顺畅长效的运行模式,进一步规范管理,决策中兼顾民主与效率、原则与灵活,发挥各方合力,从而开创海沧医院协调有力度、决策有依据、执行有效率的工作新局面。
厦门市卫生局副局长、厦门市海沧医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洪丰颖说,医院采用法人治理结构是国务院医改的重要内容,是市委、市政府,海沧区委、区政府落实医改的重大决策。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全新的管理机制和模式,无从借鉴,值得探索,首届理事会将按照《厦门市海沧医院章程》的规定,履行职责,把握机遇,推动厦门市海沧医院的发展。
在召开第一届理事会前夕,理事会成员经过三次调研,确定海沧医院未来的发展战略定位:“立足海沧、放眼三甲”,通过医疗市场、人口构成和疾病谱等方面分析,科学地制定出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最终达到三甲医院的预定目标。首次理事会,医院与理事会签订目标责任书:先做大,再做强;先夯实基础,再突出专科;充分发挥海沧医院原有的特色专科,以此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如呼吸、腔镜、泌尿、肾脏、妇产、肿瘤等;加强实用型人才引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竞争力,软硬件两手抓。
市委编办、公务员局通过现场调研,肯定了海沧医院理事会的务实做法和探索。并指出,海沧医院理事会面对挑战,要敢于站在新的高度,先行先试,逐一突破,理事会应本着“不妨碍法人执行,不妨碍医院发展”的原则,超常规而不违规,创新机制,探索出理事会领导下的法人治理结构新模式,为新一轮改革寻找切入点和新思路。
举措
2
新建上千平方米门诊大厅 提升服务环境
为了不让病人跑上跑下,简化流程,海沧医院独立建制后,第一时间在原医院篮球场新建成轻钢结构的1000平方米的门诊大厅,简化门诊流程,形成一站式服务;对门诊的引导标识进行重新梳理,做到规范整洁、标示明确;新增的20台自助机,患者可自助完成购病历、充值、结算,明显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推行门诊医技预约、门诊医师动态调配制度,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现在,患者走进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排长队的现象不见了。海沧医院还在发药流程上下工夫,提高配药速度;采用预交金与发票双打印机模式,减少操作步骤,节省患者等待时间;窗口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增强视觉效果,调整服务方向,正面朝向患者,体现亲切、温馨的服务。
举措
3
新设五个科室、病区 解决病床紧张
医院在独立建制初期,病床资源非常紧张,全院仅开放床位199张,很多病人只能住在走廊,夏天又热又没有空调,患者颇有微词。为了尽快解决病区拥挤问题,海沧医院通过建设临时办公用房和门诊部,把办公用房和现有门诊改造成住院病区,短期快速解决病人住院难问题。
而且,海沧医院根据海沧地区主要的疾病谱,特别是通过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死亡原因排名,发现肿瘤、呼吸、心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的发病率较高,所以据此研判病人的需求会比较多,因此,在原有科室的基础上,新开设五个科室及病区,包括呼吸内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肾内科、消化内科,全院开放床位达到420张,增加床位220张。各科室积极开展医院独立建制前的优势技术,积极收治病人,住院病人数从每日200人次提升到最高350多人次。
泌尿外科主任李超说,原来泌尿外科挤在普外科的病区,仅有20张床,大部分住院患者只能挤睡在走廊。去年9月9日,正式成立独立病区后,床位翻了一番,病人都能住进崭新的病区。医生和病人都说,走进宽敞明亮的新病区,让人心情舒畅。新设立的这些科室,未来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举措
4
5500万投入新设备 为患者保驾护航
海沧医院刚独立建制时,一位龙岩患者慕名到海沧医院做碎石手术。手术后,该名患者出现急性肾衰,当时医院缺乏可以替代肾脏的人工肾对患者进行抢救,只好转到外院血透3天后,再转回海沧医院继续治疗。为此,医院紧急配置可替代肾脏的治疗仪器,刚购置回院,就有两名急性肾衰的患者可以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不需要再转院。
接下来,64排128层螺旋CT机、DR机、2台高性能彩超、泌尿系统碎石机、高清晰的多条胃镜、肠镜、荧光支气管镜等高端医疗设备将在5月装机投入使用。手术室还配置了低温等离子消毒机、高级电动手术床、各种型号的腹腔镜等急需设备。医院独立建制一年来,在新设备上总共投入了5500万元,其中海沧区财政投入3500万元。医院还将引进核磁共振、DSA、钬激光等高端检查治疗设备,努力满足海沧区及周边片区群众就医的需要。
有了设备,还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接下来,海沧医院病理科、麻醉、超声、妇产科、普外、呼吸科、胸外科、肾内科等科室都将积极引进人才。目前,已有十多位专家正与医院洽谈。不过,由于医院处于起步阶段,又地处岛外,引进人才会比较困难,医院除了适用厦门市的引进人才政策外,海沧区已经出台了加大力度引进人才的待遇政策。尽快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助力海沧医院发展,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院长姜燕强调,海沧医院将尽快建设、恢复当年鼓浪屿医院的传统优势品牌。为了医院能走得更快更远,海沧医院还特别邀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学教研室的教授,根据海沧区人口、经济情况、疾病情况,国家规定的每千人床位比、医护比,对海沧医院进行科学的中长期规划。
今年,海沧医院二期19层综合楼将封顶,预计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届时,全院病床数将翻一番,达到800张以上床位。姜燕期望,明年的此时,医院在人文建设、设备、人才引进上,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链接
理事会治理医院
且行且探索
——访厦门市卫生局副局长、厦门市海沧医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洪丰颖
首届理事会成员召开的理事会上,确立了理事会管理医院的具体制度。洪丰颖说,作为首届理事会的理事长,他觉得责任重大,又毫无经验可寻,只能且行且探索。希望理事会在放权的同时,又能够在关键点上起到作用,达到务虚与务实相结合。
洪丰颖的另一个身份是市卫生局副局长,他坦言,海沧医院采取理事会领导医院的管理模式,这是改革的趋势。今后,厦门新成立的医院都将采取理事会管理医院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就是利用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科学管理医院,减轻院长负担的同时,能更高效地运行医院工作。例如,长庚医院的行政管理中心与院长是分离的。
理事会有没有发挥作用,只有一个标准,是看这个理事会对医院的发展是否有利。洪丰颖说,理事会对医院,不是简单的意味着医院多了一个“婆婆”,这个“婆婆”既不能绑缚医院的发展,也不能成为虚设,在涉及改革、人才、大额资金方面,由理事会来决定,可帮助院长减轻责任的负担,也可以借助理事会成员的智慧帮助医院进行重大决策,在宏观方面、战略层面指导医院开展工作。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理事会对于海沧医院更像是一个靠山、智囊团,帮助医院补足短缺。
厦门市海沧医院历史沿革
厦门市海沧医院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1898年
救世医院创始人郁约翰博士
(1861-1910)
1898年
美国归正教会创办鼓浪屿救世医院,院址在河仔下,初设病床30张。创始人为郁约翰博士(1861—1910),为美籍荷兰人,是医学和建筑学双博士。
医院旧址(摄于1910年)
1902年
郁约翰博士创办医学专门学校。学制五年,从1902年至1932年共招收学生六届,计毕业四十余人。这是厦门第一所西医学校,开创了厦门医学教育之先河。
1923年12月
厦门鼓浪屿救世医院创办护士学校,并开始招生。从1923年到1952年共招收学生22届,每年招收一班,每班3到10多人不等,各届毕业生共100多人。
鼓浪屿医院外景
新中国成立后
救世医院由人民政府接办,1958年1月,与鼓浪屿医院合并,成立新的鼓浪屿医院,院部设在福建路,为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科室的综合医疗机构,分院在河仔下,为肺结核专科。
1958年春
鼓浪屿医院开办了卫生学校。自1958年2月至1963年共培养学生200余人。恢复院办卫校五年后发展成为省十一所中等卫生学校之一,毕业生分配到省内外。1963年院校分设,卫生学校(为厦门卫校的前身)迁往厦门市区石泉山。
1966年
改称“反帝医院”。“文革”期间,医院多次搬迁合并。一度迁往龙岩,变身建设兵团一师医院。
1978年以后
随迁龙岩的绝大部分职工陆续回迁至鼓浪屿。
由王永庆捐资兴建的海沧医院一期动工。
1995年4月
1998年4月20日起
鼓浪屿医疗资源整合至海沧,组建厦门市海沧医院。
2003年3月
临危受命,作为厦门市抗击“非典”的定点医院。
2013年4月
厦门市海沧医院独立建制,成为海沧区唯一的市属三级综合性医院。
厦门市海沧医院揭牌暨二期开工
2013年7月
厦门市海沧医院揭牌及二期工程(19层的综合病房楼)开工奠基,市卫生局与海沧区政府签订共建海沧医院的协议。
海沧医院二期效果图
2013年
12月31日
厦门市海沧医院理事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