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夫妻想怀二胎 通宵排队拿号做试管婴儿
为拿到市妇幼保健院的检查号牌,一些单独夫妻凌晨三四点就来排队,渴了饿了也要忍着
市妇幼保健院附近,市民自备板凳在人行道上排队,等待挂号。
昨天上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门口排起了一条20多米长的队伍,排队的人都有备而来,板凳、水杯、饼干面包一应俱全。在附近上班的周先生很纳闷:“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不晓得他们是干什么的。”
凌晨两三点跑去拿号
下雨天排起20米长龙
“医院看病这么多人挂号呀?”昨天上午11点过,天空下着雨,途经市妇幼保健院门口的刘女士跟同事好奇地议论,惊叹医院门口排起的这条20多米长的“人墙”。
她们惊叹的不仅是排队的长度,还有排队人的专业度,每个排队的人都提前预备好了小板凳,似乎已经准备好要打一场持久战。队伍中靠前的一个中年男子,一手撑伞,一手玩手机。估计耍饿了,他从大腿上的一个布包里掏出了面包和矿泉水。
64岁的市民刘巾帼住在附近,他每天和老伴回家都要经过市妇幼保健院门口。在刘巾帼看来,这样的长龙已经不是新鲜事,“不论是下雨还是出太阳,每天都有这么多人排队。”另一个居住在附近的年轻男子补充:“我几次看到,凌晨两三点就排起队了哟。”
排队的人在干什么?旁边一个小面馆的老板道出了真相———他们都是排队看病的。“看什么病?”记者追问。老板嘴角一扬,神神秘秘地说:“都是来排队做试管婴儿的,他们在等待医院发放做试管婴儿的号码牌。”
读本记者数了数,一共有62人在排队。刚刚喝水吃东西的那位中年男子说,这是他第二次来排队了,第一次来晚了,没有排到号。这次,他从昨天凌晨1点就来排队了,“站着辛苦,就在旁边的店铺买了一个板凳。”
排在队伍末尾的张先生家住巴南区。张先生坦言,为了占位置,他减少去洗手间的次数,尽量少喝水,如果确实无法忍受了,就请前后排队的人帮忙看着,速去速回。
来自四川阆中的钱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能拿到号码,她和家人要提前一天来重庆,在医院附近住宾馆,凌晨三四点就来排队。
钱女士说,不是所有排队的人都能够拿到号码,尤其是要选择主治医生的人,越排在前面把握越大。
“这一排,就要排到晚上12点才发号。”钱女士算了算,为了拿个号码,基本上要排24小时。站在一旁的丈夫 调侃,排队不仅仅需要耐心,还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
高龄夫妻想怀二胎
凌晨排队做试管婴儿
队伍中,不少人是夫妻俩一起出马,但也有三四个人一起来轮流排队的。家住四川广安的张女士就是其中一个。44岁的张女士有一个17岁的儿子,夫妻两人在当地经营着一家酒楼,“我一直想再要个孩子,但政策不允许。”“单独两孩”的政策落实后,张女士和丈夫王先生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要第二个孩子了。
前不久,张女士就和丈夫一起到医院做了孕前检查,医生建议他们通过人工授精怀孕,如果实在不行,再做“试管婴儿”。然而,张女士却担心自己一旦闭经,怀孩子就没希望了,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跳过人工授精技术,直接做“试管婴儿”。
“第一次跑来挂号,没想到这么多人排队。”张女士说,第一次来排队时,相关手续没有带全,只有回家再去准备。昨天,她带齐了资料,和丈夫、妹妹一起来轮流排队,“这次有经验了,专门买了小板凳,几个人一起来,也可以轮流离开一会,方便多了。”
记者现场调查发现,跟张女士一样,排队的人中有不少是为了怀二胎来做“试管婴儿”的。
市妇幼保健院的负责人说,他们也知道外面排队的情况,但前来做“试管婴儿”的夫妻太多,他们每天都尽力多看几个患者。他提醒前来排队的夫妻,一定要带上夫妻双方的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如果未生育的,还要带上未生育证明,如果是符合国家政策的二胎,一定要出具再生育服务证。
医生建议>
高龄妈妈怀二胎
也要首选自然受孕
“单独两孩”政策放开,催热辅助生殖市场。高龄妈妈普遍担忧年龄对生育能力有影响,为节约时间,她们要求医生直接做“试管婴儿”。但医生却说,从备孕的角度来说,应首选自然受孕。
“过了40岁就丧失生育力。”这种担心在年过四十的女性中相当普遍。重医附一院产科主任漆洪波称,生育能力因人而异,虽然通常40岁以上会面临卵巢功能加速减退的风险,但也有女性卵巢功能维持在良好状态。
“其实,生过一胎的妇女更易受孕。”漆洪波解释,生过一胎的女性,已经通过上一次生育证明自身生殖系统的基础比较好,因此不必对生育能力过于担心。
不过,40岁以上的女性如果自然受孕一年内都未成功,就一定要到医院进行生育能力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再决定是否寻求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
如果需要,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方案,按照“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进行治疗。医生一般建议优先采用人工授精,如果人工授精反复失败,部分患者可以考虑“试管婴儿”。
不少高龄女性为了节约时间,跳过了人工授精的步骤,直接采用“试管婴儿”技术。然而,越是复杂的辅助生殖技术对宝宝的不利影响越大。医生建议,最好还是一步一步来,先自然受孕,不成功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实现受孕,如果确实不行,再做“试管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