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今日热点 >> 查看内容

医者父母心 温馨医患情

2014-03-24 13:43:44厦门日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556

    现代医学鼻祖希波格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在他看来,良好的沟通、充分的交流是最佳的治疗。医生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其在某种程度上载负和体现着社会的精神道德底线。因此,医者必须始终保持对医学人文的眷顾,不仅要让每一张处方有爱,还应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努力给病人多一些解释,多一些沟通交流,多一些贴心微笑。
    为此,厦门市第二医院一直坚持做好医护人员人文精神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及医学人文精神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让患者真正放心把健康乃至生命托付给医护人员。
    医者父母心,是一句妇孺皆知的俗语。然而,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暴力时见报端的今天,许多人听到这句话只是一笑置之,并不完全相信医生能够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对待前来问诊的患者。但有这样一群人,坚持将医者关怀延伸到病房外、多年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并且乐在其中,以实际行动收获了患者真诚的感恩之心,谱写了温润人心的医患情。他们,就是厦门市第二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的医护人员。
     科室关怀短信  患者、家属手机上常出现
    “您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天气一变化便觉得腰痛关节痛;或是久坐电脑旁便觉得下腰痛;甚至夜间睡眠时因腰背部关节不适而被痛醒?这些都可能是风湿病的预兆……”类似的关怀短信,经常性地出现在厦门市第二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不少患者及其家属的手机上,短信的末尾,是定期举办的健康教育讲座的时间和地点。
    这些都源于科室“携手同行,战胜疾病”的理念。厦门市第二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这个已有百年历史的重点规范专科,前身是原址在厦门鼓浪屿上的市二医内科血液组。随着医院的搬迁和时代的进步,迁址集美总院及海沧院区,队伍壮大,设备升级,不变的是科室百余年来一贯沿袭的浓厚人文关怀气息。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在精心救治病患之余,深刻认识到:全面科学地认识疾病可以为患者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户,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疾病诊疗事半功倍。而普及疾病科普知识,也被该科医护人员视为身为医者的神圣职责之一。
    “携手同行,战胜疾病”是全科医护人员的理念。秉承这样的理念,血液风湿免疫科定期举办的健康讲座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也形成了特色的做法。首先,讲座不是偶一为之。尤其是2011年以来,科室在人员满负荷运作的情况下,共举办健康讲座10余场,累计义务服务患者800人次。其次,讲座精心准备,形式丰富。除了根据临床工作经验举办针对性的疾病讲座,在现场进行免费治疗(包括药物免费),血液风湿免疫科还积极延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血液研究所的专家名医来厦授课,与患者朋友进行交流,并对科室一些特殊重症患者进行会诊。讲座安排彰显人文关怀。除了短信,许多在二院治疗过的病患会接到科室医务人员的温馨提示电话,像家人一般叮嘱某一次讲座对于他们病情治疗的重要性;对于行动不便不能参加的病患,医务人员常常不厌其烦,辗转通知病患的家人或朋友,为的就是与病人及家属携手共同战胜疾病。
    当前,在医患比例失衡、医疗资源紧张的形势下,国内医务人员责任大、压力大、工作量大,二院血液风湿免疫科也概莫能外。这种情况下,举办常态化的定期健康讲座,无疑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使这项工作坚持下去的,恰恰是科室全体人员一致的医者关怀与职业热情。
    一个好团队,都有一个好的领头人。科室主任陈旭艳主任医师,除了要操持繁重的日常工作,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健康讲座上,她常说:“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上天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救死扶伤是我们骄傲的天职。”每一场讲座,主任都带领科室成员,为每一位病患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解答疾病诊疗困惑,普及疾病预防手段,保质保量完成每一次这种“额外”的工作。

    医护无私付出  患者享受家的温暖
    多年来,二院血液风湿免疫科医务人员的无私付出,被大量来院求诊的病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陈先生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在二院血液风湿免疫科完成了所有疗程的化疗,现在已经停止治疗好几年了,一直在科室门诊随访,他和科室的医生护士成了亲密的朋友,科里护士结婚还会特别邀请他来参加。陈先生说,在这个科室,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林阿姨年轻时操劳过度,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病重时下肢几乎无法挪动,多处求医问药却收效甚微。经人介绍,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二院诊疗。在这里,她不仅得到了全面的病理分析与诊治,而且在出院后,医生的随访一直在进行。在长达数月的恢复期中,她与家人五次参加院方举办的相关健康讲座,帮助她更快更好地走上了康复之路。她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真像家人啊,哪一次偷懒不想去了,医生就提醒她还没完全康复,应该继续努力。如今,她在老姐妹圈中逢人就夸二院的血液风湿免疫科医生好,服务好,是值得信赖的好医院。
    医生亲自动手  帮八旬老人排便
    杜清扬老伯今年八十四岁,因“多发性骨髓瘤”在厦门市第二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就诊已将近四年。除了患多发性骨髓瘤外,还有心力衰竭、肺气肿等多种疾病,在与病痛搏斗的日子里,他与医护人员很快成了一家人。“这里的医生护士都很好!”杜老伯的女婿温先生发自内心地感叹,忍不住竖大拇指夸奖。
    陈旭艳主任每次门诊、出差回科室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病房看望患者,特别是新入院的患者和病情较重的患者。有一次陈主任中午查房后转到杜老伯那个病房时已经接近下午两点了,陈主任还是一样认真地听病史汇报、指导检查和用药,可杜老伯不干了,一直在挥手赶陈旭艳去吃饭,“我很好,你们赶紧去吃饭啊!”惹得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杜老伯经常感到腰背疼痛,在床上躺着的时间较多,加上一些药物的副反应,导致常常便秘。最严重的一次是连续七天没有解大便,使用导泻药、灌肠均无效,杜老伯肚子胀痛得厉害,冯亮华医生见状赶快带上薄膜手套,涂了石蜡油,手指轻柔地伸进杜老伯的肛门,亲自把一粒粒硬硬的大便掏了出来,接着再给予灌肠,最后杜老伯顺利排出大便,缓解了腹胀。
    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在国内外均是一个难题,杜老伯的病情也时轻时重,容易反复。为了给杜老伯制定一个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血液风湿免疫已经召开了数次细致的讨论。开始的治疗方案很有效,缓解期也较长,但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逐渐变差;同时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其他疾病的反复发作,杜老伯的体质也越来越差。“如何在患者的承受能力、治疗的益处与不良反应之间寻求平衡点呢?”整个科室的医生都在思索着,经过努力,杜老伯目前病情稳定。科室医护人员还会对其定期上门随访。
    像陈先生、林阿姨、杜老伯这样与医护人员一家亲的患者不在少数,许多人用邮件、短信、电话或锦旗表示他们的谢意,许多人将血液风湿免疫科医务人员视为老朋友、老熟人。医患关系在这里,是脉脉温情,是相互理解。病人们在这里得到及时的救治,而科室在全面接触病患之余,积累了更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疾病有了更为清晰的诊疗思路和措施。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94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