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长庚医院护士打错药致患者拉肚子 声称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2014-03-23 15:17:55厦门日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2934

   20日清晨5点40分,在长庚医院住院治疗的周女士,被一位护士推醒后用针筒推药。周女士发现不对劲——这名护士竟然将其他病人的药水,打进了她的体内!
   周女士说,被护士推错药后,她出现头晕、想吐等症状,甚至拉了好几次肚子,她和家人要求医院承担责任。院方调查后承认这是护士操作失误,不过,用错的药物和周女士正在用的是同类抗生素,在肝肾功能正常前提下没有不良影响。当天中午,记者前往长庚医院,对此事进行调查。
  

 出错
   护士推错药 导致病人拉肚子


   “长庚医院的护士给我打错药,把别人的药给我用!”20日上午,周女士致电本报热线,气愤地诉说此事,记者立即赶赴位于海沧的长庚医院了解情况。
   在该院的住院部4楼,记者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周女士,她的右手背上仍然贴着白色胶布。今年28岁的周女士是海沧人,3月17日,她因为肚子痛、发烧等症状到长庚医院检查,初步诊断是急性女性盆腔炎,随后住进医院进行治疗。
   “没有做手术,就是打点滴,早上一次,晚上一次,一次两袋药水。”周女士说,她的用药主要是“甲硝唑”和“头孢曲松钠”,经过几天的治疗,她的病情已经好转,肚子也不会痛了,医生告诉她当天上午就可以办理出院手续。
   但是,周女士表示,就在当天清晨5点40分,正在病床上熟睡的她,被一位护士推醒,说是要加药,“护士拿了一个针筒进来,把我的手弄直,然后就开始推药”。之前都是点滴输液,这次怎么改用针筒推药了?周女士说,她发现不对劲,马上向护士提出疑问,“这时候护士问我是几号手术?我说没有手术。她又问我叫什么名字?看了一下我的手牌(有名字),就停止推药,说是出去看一下”。
   周女士表示,护士停下来的时候,针筒里的药水已经打了快一半,她已经可以确定是护士推错了药。不过,之后又进来一位护士,告诉她那是生理盐水,里面没加药,没有关系。
   “这明显是在忽悠人!”周女士生气地说,她要求医生过来检查,身体随后就出现头晕、胸闷、想吐的症状,甚至拉了好几次肚子。
 

  疑问
   推错的药真的是生理盐水?


   周女士说,在她的追问之下,那名护士承认的确推错了药。原来,她隔壁病床是一位刚做完宫外孕手术的病人,护士原本是要给那名病人用针筒推药,结果弄错了,将药推进周女士的体内。
   不过,令周女士疑惑的是,打进她体内的药水真的是“没关系”的生理盐水吗?周女士的家人表示,事情发生后,他们一直向院方追问,后来得知给周女士推错药的护士也姓周,另外一位称是生理盐水的护士姓黄。接着,医院方面调查后否定了生理盐水的说法,确定是“头孢唑啉”,当时静推5ml后发现错误,立即停止,并称周女士用的“头孢曲松钠”和错推的“头孢唑啉”属于同类抗生素,在肝肾功能正常的前提下,没有不良影响。
   对于院方的这种说法,周女士和家人不认可,因为他们看过隔壁床病人的用药清单,用的是好几种药,只有“头孢唑啉”和她的药是同类药,如果是其它的药怎么办?

  处理
   医院拟出调解协议书
   但病人尚未签字


   20日下午,周女士和家人向长庚医院提出诉求,要求院方将此事的经过写在出院小结上,并且支付周女士在医院的所有治疗费用。如果院方不同意支付全部费用,她打算到其他医院检查身体,费用由长庚医院支付。
   记者随后联系上了该院工作人员黄女士,她表示,院方经过调查,的确是护士出现操作失误,但是输进去的药水和周女士的用药属于同类药,不会给周女士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周女士一方提出的两种赔偿方案,院方都无法接受,双方经过进一步协商后,写了一份调解协议书,但是周女士一方也没有签字。
   对于这份协议书,周女士说,长庚医院想要一次性赔偿1007.5元了结此事,但是院方同时提出签协议后,要求周女士不得再以任何形式在各种媒体上发表对长庚医院不利的言论。周女士表示,她不同意上述条款,没有签字。
   目前,长庚医院和周女士一方并没有达成协议,周女士已经向市卫生部门反映了情况。长庚医院的工作人员黄女士则表示,医院已经对涉事护士进行批评教育,接下来还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链接


   “药”人命


   ●2013年8月31日,一名河南籍患者在北京某医院接受输液治疗,在输第三瓶药物时突然发病,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称,挂在患者身上的输液药瓶上,标注的是另一个患者的名字。院方承认,给患者所用的第三瓶药是该院护士错用。
   ●2013年9月2日,天津市民魏女士因脾胃不和,入住天津某医院进行肠胃调理治疗。9月7日,魏女士在医院楼道内跌倒,左腿不能活动,无法站立。9月9日,魏女士进行术前消炎,因护士弄错输液药物,导致魏女士休克,经过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
   ●2013年12月2日,68岁的芦女士因患脑梗在陕西某医院住院治疗。12月11日上午,护士为芦女士打点滴,她的儿子雷先生发现第一瓶点滴临近结束,准备叫护士换药时,突然看到点滴瓶上写着“葡萄糖注射液”,母亲有糖尿病,护士还用葡萄糖当溶剂。护士表示确实配错了药,赶忙给芦女士重新换了以生理盐水作溶剂点滴。

已有1条评论,共有1人参与
最新评论
  • 黑黑[福建省厦门市-电信ADSL]
    这也太不负责了,还不影响,既然不影响,就给他们医院的每个人都打一针吧,如果他们同意,那么这个周女士肯定也就不会计较了。
    2014-03-24 09:09:24
    支持(0)  反对(0)
0.76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