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婚姻生活:“老来伴”不容易 “老来离”要慎重
【编者按】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人总是坚守“白头偕老,相濡以沫”的婚姻。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这些年,老年离婚案件逐年增加,不少花甲夫妻更是对簿公堂打起离婚官司。近日,思明区法院提供了近年较为典型的老年人离婚案件,结合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分析,为老年人的婚姻生活提供参考。
【案例】
1
再婚夫妻 为了孙子闹上法庭
76岁的老林(化名)和65岁的阿凤(化名)是“半路夫妻”,1986年登记结婚,感情一直挺融洽的,直到去年为了阿凤的孙子,两人开始争吵。最终,阿凤把老林告上法院要求离婚。
阿凤的子女工作忙,老林和阿凤帮忙带孙子、孙女,两人轮流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阿凤说,老林偏心,不是他亲生的孙子孙女,就不好好照顾。原来,小孙子放学回家总想着吃路边摊卖的鱼丸,而老林不肯给他买,小孙子回家委屈地向奶奶“告状”。
阿凤在法庭上愤愤不平:“他就是小气,这点钱都不愿意给孩子花。”但老林解释道,不是他舍不得,而是担心路边摊不卫生。老林表示不愿意离婚。阿凤又说,老林对她态度不好,家里的活她一个人全包了,老林还对她指手画脚。
开庭审理的过程中,法官发现老林和阿凤离婚的原因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且存在误解,有和好的可能,便对两人进行调解。经法官劝说,老林答应,以后改变对阿凤的态度,帮忙做家务。阿凤终于放弃了离婚的念头,两个人重归于好。
【分析】
对孙子的袒护
使她产生戒备心理
厦门心灵空间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曹凤芬认为,老林和阿凤处在一个再婚状态,虽然已经一起生活了快30年,可是在婚姻当中的信任度还不够,特别是在照顾孙子的问题上,阿凤完全是出于对孙子的袒护,因此对老林产生了戒备的心理。曹凤芬提醒,再婚夫妻在生活中一定要更注意相互的适应,特别是老年人,与老伴相处的时间比退休前增加了,有个伴是好事,要彼此尊重与信任。
2
老夫少妻 怀疑妻子红杏出墙
阿国(化名)71岁了,他和玉华(化名)结婚30多年,却于去年年底向法院提起离婚的诉讼,并要求两套房产都归自己所有,这一切只因为他怀疑妻子红杏出墙。
阿国的妻子比他小14岁,年轻的时候,阿国也曾怀疑她与其他异性的关系,还让她写下了保证书。此次上法院,阿国带上了那份保证书,认为玉华违反了保证书上的承诺,有了外遇。但是,玉华说自己并没有出轨,这全是阿国多疑。
其实在生活上阿国对玉华比较依赖,年纪大了,很多事情记不住,电脑手机有时候不太会用,都需要玉华帮忙,阿国的电话簿都寄放在玉华那儿,起诉时阿国除了要求分清房产之外,还要求玉华把电话簿还回来,他说,玉华已经对他的生活干预得太多了。因为玉华不离婚,而且阿国也拿不出妻子外遇的证据,法官组织进行调解,两个人经过法官相劝,表示愿意和好。
【分析】
不安全感加深
加剧他对她的疑心
曹凤芬说,阿国对婚姻的不安全感,这么多年来其实都存在,伴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不安全感在加深。人步入老年后,退出工作岗位,与社会接触少了,加上身体状况与青壮年时也有了变化,自信心容易下降;而在夫妻关系中,年长的丈夫性生活能力也会相应减弱。阿国与玉华是老夫少妻,他对玉华在生活上有一定的依赖,因此更加担心玉华会离开,才会加剧这种怀疑。
3
婚后未育 难以再忍酗酒丈夫
57岁的阿英(化名)与68岁的阿财(化名)婚后至今都没有生育。一直以来,阿财就爱喝酒,常常喝多了就情绪激动,对阿英没有好脸色。忍了20多年的阿英如今不想再忍了,一怒之下上法院要和阿财离婚。
阿英说,阿财对自己一点儿也不温柔体贴,喝酒之后就对她骂粗话,让她觉得心里很难受。阿英还说,双方没有什么财产纠纷,该公证的都去公证好了,她想好了决定离婚。但阿财却不愿意,他告诉法官,自己愿意改正错误,少喝酒,控制情绪,他认为自己和阿英并不存在无法改善的问题。于是,法官尝试对双方进行调解,阿财承诺要与妻子相互尊重,再也不讲粗话了。阿财的悔过让阿英心软了,于是同意与阿财和好。
【分析】
责任压力小了
敢于追求生活幸福
曹凤芬说,阿英提出离婚反映了当代的老年人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敢于追求生活的幸福。她说,阿英这辈子包容丈夫的脾气恶习,过得很辛苦,年老后,对子女承担的责任少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小了,“忍受”就显得不那么必要了,生活安宁成了阿英现在渴望的,现在部分老人离婚就是这样的心态。
【调查】
多因生活琐事
调解成功率高
承办案件的法官表示,虽然在离婚案件中老年人离婚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案件的数量有所增加。与年轻人离婚不同,老年人到法院来起诉离婚常常不是因为财产分割的问题,一般双方在财产上都是比较简单清楚的,反而是离婚的理由多是生活琐事。老来伴不容易,因此法官调解成功的案例很多。
而曹凤芬告诉记者,她从事婚姻家庭方面的心理咨询多年,以前来咨询的多是30岁-40岁年龄段的夫妻,但从前年开始,50岁以上的人增多了,年纪最大的是一位75岁的丈夫,因为妻子的强势非常压抑,前来寻求心理咨询。曹凤芬说,这种趋势不见得是坏事,恰恰说明了老年人对婚姻的观念也在进步,“老来伴”不仅仅是有个伴就好了,还需要感情的维系。老年人对婚姻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他们不再觉得离婚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另一方面,因为老年人扮演的社会角色少了,更多地面对家庭、面对另一半,所以以前因为生活忙碌而掩盖住的矛盾显露出来了,或者是因为两个人都执着于一点小分歧上而酿成大的矛盾。
【建议】
保持各自的社交圈
抓大放小别翻旧账
心态回归小孩的老年人,在相处方式上也得做些调整:
1.不要整天待在家里,保持各自的社交圈,遇事可以向好友倾吐,还可以根据爱好找出两个人都乐于参与的项目,一起散步、郊游、跳舞等。
2.“抓大放小”,对另一半的期待、要求要相应调整。比如说年轻的时候工作忙,家务都由另一半承担,年老时,这种相处模式可能就要调整。要尊重与宽容对方,就事论事,不翻旧账;再婚的夫妻更要互相给予足够的信任。
3.与子女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有问题多与子女沟通,如果父母发生矛盾,子女要发挥润滑剂的作用。如果当两个人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离婚是最后的选择,也并非不可。
【人物名片】
蒋月,现为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法研究所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顾问等学术职务。
自1990年8月起任教于厦门大学。先后出版有《社会保障法概论》、《夫妻的权利与义务》、《婚姻家庭法前沿导论》等著作;翻译出版了《英国婚姻家庭制定法选集》等著作10部,主编和参编著作10部,在《中国法学》、《现代法学》等核心刊物以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共计200余万字。2003年获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主要学术兴趣领域为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妇女研究。
【专家说法】
老年人离婚数量增多
时代观念进步是主因
针对老年人离婚增多这一现状,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月25日接受了《老年周报》的专访。她分析,老年人数量增多和时代观念进步是主要原因。此外,蒋月针对老年人离婚再婚这一婚姻类型,归纳了几个常会遇到的法律问题。
1
“鞋子抠脚几十年” 离开未尝不是好事
为何老年人离婚的案例越来越多了?蒋月说,这是由诸多原因导致的,其中,老年人口基数大,离婚人数自然也就增多了。
蒋月说,中国人把夫妻白头到老、家庭和谐看得非常重要。所以,当老年人要离婚时,子女、亲友常会劝说:“都过了大半辈子了,将就吧。”蒋月说,一对老夫妻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离婚后,子女、亲友应当给予尊重和支持,因为当“鞋子一直抠脚,都磨出血泡了”,选择离开,未尝不是好事。
“老年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蒋月说,婚姻自由是我国法律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年轻人在婚姻矛盾达到难以忍受时可以通过离婚来解决,老年夫妻同样可以。这从一个角度说明时代进步,人的观念也在进步。
2
老年人再婚离婚 常遇财产和赡养问题
老年人再婚离婚,常会遇到其他年龄段婚姻当事人不易遇到的法律问题。
首先是财产分配。蒋月举例说,早年丧偶的老王有家产500万元,他有一个儿子。按照我国继承法,他百年后,家产将由儿子一人继承。但是,老王在晚年与李女士再婚了,那么,作为配偶,李女士与小王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原则上,她享有和小王平等继承遗产的权利。也就是说,这500万元要一分为二。如果李女士没有固定的生活收入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她还可以分到更多遗产。
其次是老年人赡养问题。蒋月说,比如许先生和林女士老年再婚,若许先生更早离开人世,而林女士无子女也无独立生活能力,按照法律,许先生的子女就要承担赡养林女士的责任。
还有因百年后安排问题导致再婚老人离婚的例子。蒋月说,有一对再婚老人,双方的子女为他们各自提前准备了墓地,便要求他俩离婚。子女们想的是,老人离了婚,将来就可以与自己的父(母)安葬在一起。扛不住子女的极力游说,他们最后离了婚。
蒋月说,因为上述因素,许多子女都不支持父母离婚或丧偶后再婚,但可以接受单身的父母与后来的伴侣共同生活。
3
财产继承问题 再婚前安排好
对于老年人离婚再婚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蒋月给出了她的建议。
蒋月说,老年夫妻再婚,财产如何分配,可以在再婚前夕,咨询专业律师,把财产继承问题弄清楚,并予合理安排。有需要提前安排的财产,可以通过赠与的方式,在婚前先给家人或朋友;或是通过遗嘱的方式,让百年以后的财产分配有法律依据。
“钱财乃是身外之物,最重要的是过得开心。”蒋月说,一对老年夫妻走到一块实属不易,应该好好珍惜余下的日子,安度晚年才是生活的主题。此外,两人走到一起,毕竟无法割舍以前的亲友关系,互相处理这类关系时,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蒋月还特别提醒子女,不要因为爸爸(妈妈)晚年找到了他们的伴侣而忽视对于他们的关心,平日里依旧要注重对父母的嘘寒问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