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亲外婆拔头筹 隔代教养“全包型” 弊大于“辅助型”
2月14日报道
《老年周报》上期刊登了《隔代谁最疼孩子
外婆居首爷爷垫底》的国外研究,引发读者的关注,这个结果是否适用于我国社会?隔代教养模式有何需要注意的?
本报就此展开调查,20日下午,借厦门经济管理学院“周三下午茶——经营管理大家谈”这个平台,我们请来了厦门大学林擎国教授和大家进行探讨,林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和思考。
分析
隔代亲外婆拔头筹 符合中国社会现实
茶话会上,关于“隔代亲中谁最亲”的问题,虽然大多数人不同意“爷爷垫底”的结论,但大部分人认为,从客观分析来看,“外婆得分最高”有一定的道理。
林擎国教授认为,其实小孩子基本没有身份识别能力,一般情况下,小孩跟谁在一起的时间多,自然就跟谁比较亲。但他赞成“外婆身份双重确定”的分析。
他说,中国的典型现象是,如果孩子由婆婆带,因为两代人的教育观念不同,很容易导致婆媳不和,加上媳妇坐月子期间心情极易变糟,更容易使双方矛盾激化。但如果换做是外婆带,女儿的脾气再差,做妈的最终也不会计较。此外,受到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奶奶对孙辈的性别会比外婆介意得多,难免厚此薄彼。而对于外婆而言,无论男女都是自己女儿生的,自然怎样都疼爱。
建议
希望提供政策支持 让母亲全职带孩子
林擎国教授在提出孩子最好的教养应由父母主要承担的同时,还谈到了如何培养和健全教养孩子的方式方法的问题。
他说,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孩子天性和品行的培养。林教授说,孩子有两大天性——好玩和好奇,教养孩子不能一味要求孩子乖乖坐好、学习好、学习某项兴趣而扼杀他们的天性。同时,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别当孩子的面吵架,否则极易令孩子失去安全感,或令孩子变得自闭或充满攻击性。
从目前社会压力的角度考虑,林教授体谅年轻人为家庭奋斗的辛劳,以及因竞争激烈而带来的危机感。他呼吁能提供政策的支持,让女性能停薪留职带孩子,最好孩子三岁前母亲都能全职带孩子,他认为,养育好后代是为国家造福、社会造福,如果孩子能得到母亲全心全意的照料,孩子的成长会更顺利,也能避免隔代教育“全包型”的弊端。
研究
隔代教养“全包型” 弊远大于“辅助型”
林擎国教授说,中国目前的隔代教养模式主要有两种:全包型,如农村的留守儿童;辅助型,又分为照顾得多和照顾得少两类。
他认为,孩子由祖辈教养这是现代许多人的无奈,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许多年轻人把孩子扔给父母带。老人既是保姆又要兼做教师,但往往对孩子重养轻教,老人们能细心、全心地养好孩子,但往往存在过度溺爱问题。另一方面,孩子成长过程中,父爱母爱缺失,在性格塑造方面,往往会出现自我、内向、孤僻等缺陷。因此,孩子最好主要由父母来教养,祖辈从旁辅助。
厦门经济管理学院高级讲师叶莆松老师说,儿媳即将分娩,他们和亲家都很积极讨论今后谁带小孩。儿子儿媳生活在美国,叶老师曾建议到时把孩子接回来,他们带几个月,但儿子儿媳都不同意,坚持孩子要自己带,只欢迎他们前去探望或孩子短时间回国。叶老师说,他对孩子们的做法非但不会感到伤心,反而很理解并赞成孩子们的教养模式。
【人物名片】
林擎国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退休教授、原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有社会兼职,为福建省城市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市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厦门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利用经济与人口核算的知识、技能和资料,进行宏微观经济社会运行和投资分析,为政府宏观管理、产业政策制定、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提供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