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盼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更好治疗复杂疑难疾病
“当初如果有区域医疗中心,有医院的优势学科,加上医疗科技的进步,相信我的母亲就不会瘫痪了。”昨日,家住农村的林先生说起多年前母亲因脑溢血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瘫痪在床而深感遗憾。
区域医疗中心是指为一定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该区域先进水平的医疗服务,承担一定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教学等任务的医院,同时承担服务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和技术支持。
我市地处福建西部,7个县(市、区)有人口280万人,龙岩中心城区是闽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闽粤赣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重要枢纽。
近年来,随着龙岩市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全面推开,农民群众健康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卫生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如果能够做到对人民群众复杂疑难疾病起到很好的医疗服务,那么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就显得非常迫切。
市政协委员、市第一医院院长陈开红说,很多疑难杂症病人都希望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医院治疗,而这些大医院本身承担本地区的诊疗任务就已经很重了。
陈院长认为,绝大部分的病人患的都是常见病,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都可以解决,只有少部分得靠区域医疗中心来解决,比如急性心肌梗死,这类病过去很少见,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习惯的改变,使得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不断提高。而该病一旦发生,最佳治疗时间应该在6小时以内,最迟不能超过12个小时。
现在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水平已经达到全省先进水平,病人收治后,能随时做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采用微创手术把血管开通,把病人抢救回来。这类复杂疑难病症在乡镇和县级医院没有条件治疗,只能送到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因此建设好片区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对老百姓来说是个福音。
陈开红认为,小病不去大医院,可以在社区诊所和卫生院解决,大医院可以为其远程指导。打造片区区域医疗中心能使我们的医疗体系更健全,能够及时对心脑血管疾病、各种创伤疾病、高危孕妇分娩等病人的救治做到及时、有效。因为患这类高危疾病的病人都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诊治的,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不允许每个医院将每个学科都做到很全面、很优秀,如果每个医院的学科既有面又有点,有层次医疗,都有自己的区域医疗中心,这样既能做到节约财政资金,又不造成浪费资源。
市第二医院副院长曾文龙说,二院在微创外科方面是个品牌,这在龙岩这个区域里面是个优势,除了这一块,二院的肿瘤科在龙岩这一区域的优势也十分凸显,如果每家医院都能做到有各自的优势凸显的学科专业,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满足闽西和周边区域的百姓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