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两孩”将在福建落地 生或不生陷两难
2014-01-23 16:30:14福建日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601
|
为独生子女增添个小玩伴,是不少年轻父母的心愿。
备受关注的“单独两孩”政策将在我省落地。1月12日,省长苏树林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消息一出,引起人们极大关注。
然而,记者观察到,在我省具体实施意见出台前,身边的许多育龄夫妇似乎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呈现出“一边倒”的兴奋和期待,而是陷入既幸福又纠结的两难选择。
如果你也符合“单独”要求,生不生第二个孩子?
“再生一个”的热切盼望
“我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建瓯网友“米白色”说。她有个5岁的女儿。
“我是独生女,从小孤孤单单一个人长大,很羡慕有兄弟姐妹的小伙伴。长大后觉得自己在与人沟通、分享、替人着想这些方面都有欠缺,后来发现这是我们这代独生子女的通病。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走我的老路。”“米白色”告诉记者。
“说实话,政策没出来前,对于二胎,我是没一点想法。虽然老公和婆家人经常念叨着‘再生一个、让孩子有个伴’等话语,但我都用‘国家政策不允许’这样的理由拒绝。”家住福州台江区瀛洲街道的林涓1981年生人,也是独生女。
“现在我也动摇了。”触动她心弦的是今年初父亲的一场大病,“我和老公两人轮流在医院照顾,一边办理各种住院手续,一边陪父亲接受各种检查,还要照顾好年迈的母亲,不时收到医院送出的病危通知书。我深深体会到身为独生子女的无力感,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担,只好独自咬牙承担。由此我联想到,如果四五十年后我们也生病入院,那时我的孩子也将面临无人商量、一人承受各种心理和现实的痛苦。为了我的孩子有个弟弟或妹妹可以互相扶持,我考虑再生个孩子。”
家住莆田的周小恒也有相同的想法:“岳父母和爸妈念叨很久了,希望我们再生一个,让两方老人都能长享天伦之乐。”小周看过一些报道,了解到有的家庭因为独生子女意外伤亡而陷入痛苦,“那些白发苍苍的‘失独’老人痛哭流涕的画面,太让人心酸了。意外的发生,谁都无法预测,从这个角度来看,再生一个孩子十分必要。”
福建省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说:“除了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问题和独生子女家庭风险,我国现在还面临未富先老(老龄化)、未富先少(少子化)、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红利开始衰减、劳动力供给短缺、低生育陷阱与人口负债来临等问题。改变人口政策是百姓呼声,也是时代潮流,开放‘单独两孩’就是很好的一步。”
“小儿难养”的犹豫徘徊
再生一个,意味着什么?
“养育孩子在经济上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不容回避。”福州的全职妈妈钱晨无奈地说,由于没有老人帮忙,她不得不辞职在家照顾孩子,“就老公一个人上班赚钱,压力太大了。”
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仅是怀孕、生产、坐月子所需费用就接近两万元,“更别提尿布、辅食、玩具、服装、早教、医疗、保险,每一样都要花钱”。等到孩子上学,花钱就更多了,光是教育费用就包括学校常规收费、学校额外收费、择校费、学习工具花费、补习家教费、特长爱好花费等,“想想就发怵”。
近来,一个名为“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的微博在网上热传。“榜单”称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家庭养育一个孩子要花费200多万元,需要夫妻二人不吃不喝工作20年以上。
记者了解到,除了生养成本大导致“生不起”,职场竞争激烈“不敢生”、生育观念业已形成“不愿生”也都是育龄人群降低生育意愿的原因。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我愿意全身心陪伴他三年。”钱晨对于职场生活依旧充满期待,而再生一个,意味着还要三年才能重回职场,“恐怕那时竞争不过年轻人了。”
对此,厦门的职场妈妈张雪更是感触不已。“这几年,我努力兼顾事业与育儿,很多人夸我有能耐,可谁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单位不会因为你是一个需要照顾孩子的母亲,而放松考核标准。在孩子面前,我还得做个百分百的好妈妈。”张雪说,她往往要等到晚上孩子睡着了以后再熬夜加班赶方案,“个中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没有时间教育,还不如不要生”,如今持这种观念的80后并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意识到,生育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一边是老人们殷切期盼的目光,一边是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钱晨们依旧在“纠结”着。
“在育龄年轻人中,很大一部分受过良好教育,对于优生、优育、优孕有较深的认识,因此多数会慎重考虑是否生二孩。”姚美雄认为,社会转型对生育起较大制约影响,生育率下降是必然趋势。虽然政策放开,会有一定规模的补偿性生育,但总量并不大,其提升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到1%,不会造成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
采访札记
综合配套措施要跟上
在对“单独两孩”政策的一片欢呼声中,也有不少年轻父母在经济账之外还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我年纪更大、不好恢复,可第二次产假更短怎么办?”“两个孩子上学的政策一样吗?”“生了二胎,可以同等享受医疗报销或其他社保吗?”“‘两孩’家庭的抚养成本大增,夫妻的福利待遇乃至将来的综合税务扣除有何不同?”……
对个人来说,多生育子女要花费更多的财力和精力;对社会而言,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也面临考验。
专家建议,实施新人口政策,需要综合配套措施。首先要完善二胎生育相关措施,比如加强对高龄育龄妇女相关生育知识的宣传,抓好高龄产妇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对妇幼医疗人员和设备投入,提高对城乡幼儿园的投入力度,增加母婴室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减轻家庭压力;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等。
“往长远说,我国要加快转向低资源能源消耗发展路径,提高资源承载尽可能多人口的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减少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向内涵增长、创新驱动转变,获取新的发展动力,延续人口红利。”有关专家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