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透并非人人需要甚至危害健康
过度的体检
随着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高压力等问题,导致病患及亚健康人口数量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越来越成为“刚需”。中国人对于体检的热情,时常也会让圣西睿智这样身在中国的外国医生感到惊讶。在他看来,“好的政府应该列一个受推荐的检查的清单,其他的检查,则要取决于年龄、性别、病史、家族病史、体重,是不是抽烟和其他的一些风险因素。”
记者_沈玎 徐卓君 实习记者_刘诗垣 蒋晨悦 插图_丑丑
今年45岁的圣西睿智(Richard Saint Cyr),原本是美国的一名家庭医生,目前在北京和睦家医院工作。他自2007年来到中国之后,已经做了6次体检,其中3次是在一家民营体检机构,他称之为是“非常有趣的经历”。
体检中心总是显得有些繁忙,但也很干净,井井有条,还有一大堆“炫目的仪器”,圣西睿智回忆道:“进门的时候有人向我点头致意,作为一个老外,我不太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有护士来帮助我,带我去一个个检查室,很多员工都会讲英文。”
圣西睿智觉得和他一起去体检的那些人,看上去都非常的安心和满意,但就是有些地方不对劲。“这里不像是一家医院,更像是一家工厂,一家高效的工厂。而我就像一头屠宰场里的牛,穿行在流水线上。”
这条“工厂流水线”是中国目前最受资本追逐的项目之一。凯雷、高盛等多家投资公司都先后涉足了这一行业。美国市场分析公司Frost &Sullivan认为,目前,中国健康体检市场在国有和私营的分割比例大概是85:15,到2020年,中国体检市场规模会达到3000亿。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体检行业的整体规范性和消费者的体检理念还非常的落后。诸如慈铭这样的体检机构的存在,也加强了中国人普遍深信不疑的一个观念,那就是没事儿检查检查总是好的,检查做得越多就越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中国空气和食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的阴霾下,人们开始将精力和金钱投向自己的健康管理,他们怀抱着对医院、医生和医患关系的复杂情感,把自己送进一台台先进的仪器背后,在一系列健康数据中寻求踏实的安慰或明确的焦虑。
两米长的价目表
在两个小时的体检时间之内,圣西睿智穿着体检中心的睡衣,被护士领着在一间间房间之间穿梭,接受检查。为了体现这种有档次的健康服务,体检结束之后,客人还可以享用面包和汤。
但是在体检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医生或护士向圣西睿智询问健康问题,做风险评估,然后再决定他需要做哪些检查。
当然,在销售接待处,销售员是问了几个象征性的问题的,他们会问一些个人的病史,是否抽烟等问题,但这个步骤就像是个例行公事。销售员最终推荐的套餐并不会依据回答的答案而有所不同。
事实就是,“他们没有能力根据客户的健康需求推荐,因为他们都是销售人员,而不是医生这样的专业人员。” 圣西睿智说,那些销售人员更愿意推荐价格高的套餐。
李剑是上海华山医院心内科的医生,他也有多年的体检经验。“体检中心只是服务性的机构,它是按照人群的需求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顾客想要做什么检查,体检中心就会提供相应的检查,做什么样的体检通常取决于被服务方愿意出多少钱,健康体检就是一个市场行为,而不是医疗行为。”
女大学生袁莳在今年1月刚去了一次体检中心,她想起过去正好赶上单位招工季的体检经历,密密麻麻的人流像读书时,中午12点的学校食堂。所以她有意避开了“高峰期”。此刻,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位于三楼的体检中心,150平米左右的大厅里只有寥寥几个人。
不过,医护人员并没有因为体检人数的稀少,而变得更有亲和力一些。几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过来询问入职体检的价钱,拉卡机不时传来“你好,请付款三百十八元”的机器人声。
咨询台对面贴有一张两米长的价目表,第一栏中从上到下写着“药业、居住证、招工体检、考研升学、家政”等类别,价格在100-300元。由第二栏开始,体检套餐被分为由字母A-J开头的十个类别。价格从A类的355元,一直到J类的2650元,其中并无性别、年龄段等区分提示。
负责接待咨询的是两位中年女性工作人员,袁莳上前去问,像她这样的一般女孩,没什么病症的,想做个健康检查,应该选哪个套餐。其中一人指向价目表中基础型的A-D类套餐,说年轻人做便宜的就够了。
袁莳注意到在自选项目里有个“HCV”(hepatitis C virus,丙型肝炎病毒),“这是什么检查?”对方说不知道。袁莳又问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检查?“是胃里的一种东西。”对方看袁莳还想再问,又加了一句:“你要做了检查,医生会告诉你的。”袁莳就这样悻悻然被打发了。
实际上,像袁莳这样的普通人,没有专业的知识,也没有办法做出明智的决定,为自己挑选合适的体检项目。体检不是一项标准的产品,你不知道你需要什么,“这就是医生的重要性”,圣西睿智认为,但在中国的体检,医生看上去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环节,人们只需要一个合格的设备操作员。
正是利用体检者的蒙昧和对健康消费的价格低敏感性,很多体检机构从中渔利。于文灏在2012年的一次体检中,被牙科医生告知有两个蛀牙。于文灏从来没有蛀牙,但医生这么一说,他也就重视起来。
医生说现场就能补,于是于文灏就补了两个蛀牙,花费500元钱。直到3个月后,他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蛀牙,而当时体检机构的牙科医生给他补上的,只是两个牙缝。很多消费者都不清楚,体检机构并没有完整的诊断、治疗和开药资质。
沈阳64岁的姚辉去做的体检更是源于对体检促销的一时冲动,他获得了一张“28元享受原价350元体检”的广告单,到沈阳一家医院去做前列腺检查,大夫说他的前列腺问题“挺严重”,让他又做了进一步检查并开了多种药物共20盒,直接刷爆了他的医保卡。
而随后姚辉在另一家三甲医院做复查,却被告知他的“前列腺增生”只是一种不必太过理会的老年人常见病。28元的体检就像是一个诱饵,钓了许多贪小便宜的客户,然后再用“医疗恐吓”去进行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一位在外企从事销售工作长达10年的白领,向记者总结了自己这些年的单位体检经历,他提到:“一、没人耐心细致地为你解释专业的数字;二、没有一个大家基准的标尺来解释问题的客观严重性;三、一切向钱看,你不是病人而是赤裸裸的‘客户’。对于没有后续服务可能的病情苗头,一笔带过;对于有后续服务可能的病情苗头,利用知识的不对称性,夸大严重性和吓唬你,让你乖乖买单。”
不必要的检查
圣西睿智也发觉自己做了许多不必要的检查。
一些在美国需要花费大价钱才能做的检查,在中国的一些体检机构,几百块钱的人民币就可以全部做好,比如癌症酶检查、幽门螺杆菌呼吸检测、中医的体质分析、腹部、颈动脉、心脏、前列腺、子宫等所有重要器官的超声波检查、CT扫描全身和X射线照片,还有更高级的经颅多普勒检查(一种用来检查颅内血管状况的超声波检查)。在中国的体检机构,他们的营业理念是把昂贵的高级检测廉价化,并薄利多销。
“其中最奇怪的,一个是全身热扫描(full body thermal scan),以前我从未在美国的医院见过。”圣西睿智回忆说,他举起双手,几乎全裸地站在热探测仪前面,大约30秒,然后出现一些热图像,用不同的颜色区分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借此解读他身体的异常信号。
“还有一个叫‘生物体微弱磁场测定分析仪(Quantum FAFA bio-energy screening tracing system)’,坐在一个机器面前,手掌放在机器上,操作人员按下按钮,不到1分钟就结束了。”
根据这个检测,体检中心得出一份长达4页的报告,涵盖其身体中各种重金属水平,比如汞含量的高低,圣西睿智调侃说,“这是一份让人印象深刻的,巨长的报告”。但这份检测从他的专业知识来看是非常不严谨的—要检测身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应该做血液检查或头发检查。
在体检中心,这些检查是否必要?比如,学界公认超声波检查在一些情况下确实能提示疾病的风险,但不是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需要的。
“像颈部的超声波,60岁以上或是有心脏问题时才需要做。”圣西睿智说,“还有我做的经颅多普勒(TCD),为什么要给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做TCD?那是为筛选中风病人而做的检查。这种检查的泛滥是在浪费公共卫生的投入。”
在圣西睿智的体检套餐里,还有一项关于肿瘤标记物的血液检查。“我知道很多中国人都非常喜欢并且在意这项检查,但针对健康人的癌症标记物检查是非常不准确的。”
圣西睿智有个表妹在中国也做了个癌症标记物的检查,其中有一项非常高,把她吓坏了。她打电话给圣西睿智,沮丧地说自己“要得癌症了,要死了”。但几天之后的复查,又是一切正常的。
其实美国癌症协会认为,肿瘤标记物主要是用于已经患有癌症的病人,评估他们对治疗的反应,或是用于检测癌症病人是否有复发的迹象。而中国人并不清楚这一点,他们看到表示正常的检查结果,或者异常的检查结果时,错误地安心,以为自己没有癌症,或者被错误地惊吓,其实这项检查对健康的人是非常不准确的。
美国顶尖的医学协会,推荐烟龄在30年以上的烟民每年做一次肺部的CT,但并不是针对所有的人。对于健康的年轻人,CT是有害的,一个年轻人如果每年都做一次CT,把自己暴露在辐射中,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但有些检查确实是必要的,比如血压、血糖、胆固醇,50岁之后的结肠镜检查,23岁以上的女性宫颈抹片检查,50岁之后女性的乳腺X光检查……这些检查都是建立在充足的科学证据基础上的,拯救过不少生命。
“好的政府应该列一个受推荐的检查的清单,其他的检查,则要取决于年龄、性别、病史、家族病史、体重,是不是抽烟和其他的一些风险因素。”圣西睿智解释,这就是为什么在体检之初,应该先和医生聊一聊,让他为你做个评估,然后才决定做哪些检测。
草莽市场
袁莳曾在网上比较过很多体检机构的收费和套餐。在淘宝的页面上,慈铭体检的官方店铺更换了大红灯笼的喜气末班,首页打出迎春广告“马年吉祥,马上体检”。它的竞争对手爱康国宾则以巨大字体标出“新春钜惠,满800减去50”。
袁莳想与客服做个沟通,对话框跳出来的第一条信息就是“亲购买成功,3天内确认收货,给出5星评分,并附20字好评评语,店铺将直接打款10元到您支付宝”。
这两家店铺都有不下50种套餐供顾客选择,其中以年龄分为老中青三个类别,每一类又细分了10来种小类别,让人眼花缭乱,却没有一个客服可以解惑。
袁莳按照平时网购的习惯,查看了无数页的网友评价。可是,意见五花八门,大家对于给好评或差评的依据,往往是因为体检中心的环境情况或者等待时间,很少人在谈论体检本身的质量和意义。
中国人对于体检的热情,时常也会让圣西睿智这样的外国医生感到惊讶。
一些批评家认为,民众对体检的错误认识也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关,比如某体检机构就经常联合国内一些协会发布一些城市人群健康白皮书一类的调查研究供媒体报道。
普通消费者都不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抱着“检查项目越多,结果就越精准”的简单逻辑,体检中心的各种套餐就迎合了这种心态。
而且除了部分真正关注自我健康状况的消费者,大部分参检的人都是享受单位的福利体检,并非自己掏钱,因此对结论的关注程度并不高。
这种买单者和体检者身份的不一致性,使体检机构的服务越来越快餐化。而相比药品研发和设备制造,健康体检资产稍轻、专业性略低,成为近年来最“吸金”的领域。
一般性公司通过资本运作,高速扩张无可非议。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快速收购扩张下,相应的技术情况、服务情况能否跟进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体检医疗机构应至少有两名具有内科或外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每个临床检查科室至少有一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0名执业护士。但不少体检中心以上指标全都难以达标。
现在的体检机构医生资格挂牌的比较多,真正注册在体检机构的不多。比如美年大健康即是采用公立医院医生兼职的方式来解决体检机构的人才难题。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报道,美年大健康的市场总监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会和医生签订合作协议,按照每次提供的服务给予医生一定的劳务费用。”
近年来,客户投诉体检机构的事件频有发生,如误导客户消费、服务人员态度恶劣、诊断结果有误等。
慈铭体检在其招股书中,也明确提到: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可能会由于医务人员疏忽、检测设备故障、体检客户个体差异、疾病本身的复杂性等问题,从而在体检过程中出现漏检或误检的情况。
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检行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往往成为一个灰色地带,比如通过给出高额回扣的方式来拉拢企业客户,已经成为行业内一个公开的秘密。
除了极少数大型公立医疗体检中心之外,很多健康体检机构都设有销售部,职责就是联系企事业单位进行大型集体体检,请客送礼拉关系是业务员的基本工作。
而一些单位联系体检的工作人员对专业的医学一窍不通,通常只看价格和项目。很多体检机构就通过包装很“玄”的新技术、新设备,来招徕客源。
类似于圣西睿智此前提到过的那种全身热扫描和生物体微弱磁场测定分析仪,还有些体检机构号称引进新型“鹰眼”设备,扫描全身就知道哪些地方出现激素变化,可以判断有无肿瘤,但这种设备其实就是一种红外线扫描设备,精确度存疑,而且价格不低。
有业内人士透露,大多数体检机构给销售业务员的提成,高达15%-25%。如果是挂靠在医院名下的健康体检中心,还要给医院上缴15%左右的利润,也就是说,一次500元标准的体检,最后只有250元甚至更少是用在体检上,这也导致体检机构不可避免地压缩成本。
吸金石
目前中国体检行业主要有三类机构,一类是三甲医院的体检中心,凭借其医疗实力,受认可程度较高;第二类是体检连锁机构;第三类是更低端的二级医院的体检中心。
根据卫生部统计,2011年中国体检市场健康检查人数约为3.44亿人次,其中,医院约为1.26亿人次;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为主的卫生院约 为1.4亿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约为4642万人次;妇幼保健院约为2113万人次;专业体检机构的体检量约为639万人次,专业体检机构占整体健康检 查市场的份额约为1.86%。
“三甲医院有的不仅是品牌,而且还有多年形成的封闭的医疗体系,很多专业的医生在这个体系里合法的地位很高,而且有他们的学术地位。”美年大健康集团董事长俞熔认为,在与三甲医院的竞争中,连锁体检机构需要特殊的定位。比如为高端人士提供的深度体检。
继慈铭体检投建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奥亚医院”之后,2013年12月11日,体检连锁机构爱康国宾的高端健康管理品牌“爱康君安”首家旗舰店也正式开业,投资超过1亿元。
一张体检卡很小,但背后的链条却很巨大,其供应链的上游是检测仪器的设备商、第三方检验机构,下游则是衍生的高附加值产品。这一链条上的大多数领军企业,现均在积极冲刺IPO或业已上市募资。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发给《南都周刊》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依据国务院2013年10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40号文件)中提出的8万亿元目标,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的规模大致会接近中国时年GDP的10%,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其中,罗兰贝格预计,民营医疗机构的体量在八年中将有12倍的增长空间。许多PE投资机构早就觉察到了其中的市场潜力。
2002年成立的慈铭集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企业之一,自2004年10月10日,鼎辉国际投资公司斥资入股之后,慈铭体检陆续吸纳了天图创投、平安创新、富坤投资等众多PE入股,随后依靠资本迅速并购扩张。
2008年至2009年,慈铭体检先后并购北京佰众3家体检中心和深圳我佳8家体检中心,稳坐行业第一的位置。
根据2012年披露的慈铭招股书,慈铭体检2011年的体检量已经达到159.48万人次,目前已有中国石油、民生银行、中国联通、IBM、西门子等百余家知名企业作为固定客户。单个体检机构毛利率普遍高达50%以上。
在慈铭之后,2012年8月,北京凯雷投资中心投资了美年大健康,2013年3月,高盛集团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与爱康国宾签署接近1亿美元的投资协议,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健康管理产业最大的一笔私募投资。
爱康国宾在2012年的营收超过8亿人民币。“到2013年底,爱康国宾的全国网点将达到50家左右。”爱康国宾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还提到,再过一个8年,公司的收入将达到100亿元。
相信设备还是医生
圣西睿智介绍说,美国人也会有年度体检,但他们没有这样一个巨大的体检套餐,他们会先去找自己的家庭医生聊一聊,然后在根据医生的建议,决定检查的项目,通常是一些胆固醇、血压、血糖的检查,没有人每年需要做综述心电图(Electro Cardio Gram)、CT、超声波。
与中国的体检方式不同,在国外,体检通常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并要求提供体检者的个人资料,包括基本情况、病史、用药史等。随后,体检中心会给体检者一份详细的回执,包括根据体检者的个人情况为其量身定制的体检项目、精确到每一个体检项目时间的体检时间表,以及饮食、穿着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等。
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医疗与健康中心采取的是一对一服务模式,每位体检者都有他们单独的医生, 而医生的详细资料也包括在回复内容之中。这样,体检者就可以提前认识他们即将见面的医生,也为后期的顺利体检打下基础。
体检结束之后,医生不仅会告诉体检者身体存在哪些问题,还会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以及日后应该如何调整生活方式等。
“每个好医生都知道,80%-90%的诊断来自病人的病历和生活习惯,而不是检查得到的数据。”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庭医生萨戈尔(Rich Sagall)总结道。
在中国,体检就像流水线一样,分门别类地进入各种B超室、CT室,也就是说,体检大多是由仪器来完成的,仪器也成了公认的体检医生。哪家医院的设备更先进,就代表着这家医院的体检水平更高。
“在中国,各式各样的测试比医生更加重要的观念是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圣西睿智认为,好的医学理念是病人和医生坐下来好好谈谈。他经常引用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姆·奥斯勒的一句话:“倾听你的病人,他在告诉你诊断结果。”
但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些,他们没有正经的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中国的医生被训练来治疗疾病,而不是帮助人们如何预防疾病。全科医生不需要做一项项检查,只需要给人们一些健康的建议,告诉他们如何保持健康。
预防疾病于未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预防慢性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慢性病非常贵,消耗了大量的公共卫生资源,在中国,很多人有高血压、糖尿病这样的消耗性的疾病,如果能从源头阻断这些疾病,可以节约很多金钱。
“中美两国的体检最大的不同是,在中国的体检文化中,做一项项的测试要比和医生交流重要得多,这是非常悲哀的,中国人不相信他们的医生。”圣西睿智说,在美国,你首先会和一个你喜欢、你信任的家庭医生交流,而且你们已经认识超过10年了,他非常了解你,他会说,哦,你又胖了,小心糖尿病。“在中国的体检中心里,没有你熟悉的医生,只有年复一年相同的测试。”
“我接待的很多来体检的人都很看重仪器检查,来到我的诊室就是为了做CT,或者去到内科医生的诊室就是为了让医生听听心脏,量个血压,他们都是在追求这些客观指标,很少有病人会主动和医生交流。”李剑说,“就我所在的公立医院体检中心来说,体检者大部分都是买了套餐,到医院的各个诊室走一圈,拿到仪器检测数据就走人的。”
其实数据的价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李剑把设备的检查称为是一种“横断面的检查”,包括抽血、做彩超、心电图都只能反映身体那一瞬间的状态,不能说明之后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肝阳三脂的检查,很多单位体检前一天,大家晚上在一起吃饭,结果第二天肝阳三脂都偏高,大家都很担心。有一些人又为了第二天的体检,头一天晚上不吃饭,肝阳三脂检查结果又显示正常。但这样检查是非常不准确的,因为肝阳三脂受短期影响非常大。”
在李剑看来,体检根本上来说只有两个作用,一是了解你某个年龄段身体横断面的情况,二是根据检查结果调整你的生活方式,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他有时候也会跟病人讲,你不需要做某项体检,但病人会跟他吵架,“他觉得这些检查非常有意义,你一定要给他做,他付了钱。有些人进来说我就是要吃这个药,你就老老实实给我开。在体检中心更是这样,我需要这个体检,你就老老实实用仪器做好给我结果就行了。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很多病人并不信任医生,也不听医生的话。”
自从中国医疗市场化之后,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医院要养活自己,医院培养的一大批医生都被利益驱动,自然也不会认真看好病人,还会为了钱乱开药,医患矛盾肯定会被激化,”李剑也很无奈:“医生都是为了钱在看病,病人自然也不会相信医生,这是现实情况。”
圣西睿智的儿子刚刚出生,他希望他能有一个全科医生,定期去拜访他。这份工作最好的是,可以长期和病人保持联系,知道他们在做什么,看着孩子们成长。
你需要做这些体检项目吗?
记者_胡雯雯 插画_丑丑
1 双能X 线吸收测量法骨密度检查
这是一种利用身体不同组织(矿物质、脂肪等)对X光吸收率不同的原理进行测量的方法,除了检查骨密度外,也可以测量脂肪含量。它比较新和高端,费用不菲,只能在较高级的实验室进行,因此近年来比较受高端体检机构推崇。
对于有流失大量骨质可能性的人,定期进行这种检查是有必要的。但美国家庭医生协会AAFP建议,对大多数70岁以下的男性,65岁以下的女性来说,每年或隔几年做这种检查意义不大。为什么呢?
他们未必有骨质流失,有的话也比较轻微。与其靠检查来关心自己的骨骼,不如在平时定期运动(最好是让骨骼承重的运动,比如快走或负重行走、举重等),补充足够的钙质和维生素D,将骨质疏松扼杀在萌芽状态;这种扫描有辐射,最好避免;轻微骨钙流失的治疗药物有很多副作用,且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它们能解决骨质流失的问题。
谁应该做这种检查?
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其他人如果符合以下情况,也应该跟医生讨论是否接受检查:
曾在一次轻度事故中摔断骨头;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抽烟或大量饮酒,这两者都会加速骨质流失;
体重比较轻;
服用了三个月以上皮质类固醇药物corticosteroid,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用于减少胃酸分泌),某些新型抗抑郁药物;
体内维生素D含量较低。
2 子宫颈抹片检查
这是一种能找到子宫颈处非正常和致癌细胞的细胞学检查,也叫巴氏涂片检查。因为宫颈癌变不完全是肉眼能观察到的,所以美国妇产科学院曾规定,18岁以上或有性活动的美国女性每年应接受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但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如今的建议是:21岁以下,65岁以上的女性没有必要进行这种检查,即使她们有丰富的性生活。为什么呢?
这些女性患上宫颈癌的几率相当低。对于21岁以下的女性来说,宫颈处的非正常细胞无需治疗也会恢复正常;65岁以上的女性,只要最后一次检查结果是正常的,就无需再检查了。
对于做过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来说,这种检查是多余的。
尽管巴氏涂片技术已经很先进,但检查过程并不太舒服,有可能引发少量出血。检查结果显示的非正常现象,有些自己会痊愈。但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一系列后续治疗。
谁应该做这种检查呢?
21至30岁的女性:每三年做一次即可。宫颈癌的发展期是10至20年,所以每年检查意义不大。
30至65岁的女性:美国癌症协会给出的建议是,如果同时结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Pap可以每五年做一次。
65岁以上女性:你不再需要这种检查。如果你有宫颈癌史,或曾在宫颈处找到癌前病变细胞,或是免疫系统很弱,则应该跟医生讨论是否继续做这种检查。
3 运动心电图
这是检测心脏病风险的一种方法。通常是让你连接上心电图仪后,在健身器上行走或慢跑,观察心脏活动是否有异。如果你有心脏病隐患,比如胸痛、气闷等,或已有过心脏病发病史,这种检查能帮医生评估你心脏病发作的概率,或做出治疗方案。
但美国家庭医生协会(AAFP)建议,如果你身体感觉正常,没有胸痛气闷等现象,进行这种检查前最好三思,为什么呢?
首先,运动心电图检查本身是无害的,但它的结果准确度不高,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如果医生认为你的检查结果不够清晰,可能会引导你进行其他检查,比如冠状动脉造影,这种检查的辐射量相当于做600-800次胸部X光测试。
其次,你也可能因为不理想的检查结果,接受非必要的手术,比如需要对动脉血管进行穿刺的冠状动脉造影术。这种治疗的确挽救过一些生命,但也可能引发心脏病(1%-2%的概率)。对更多人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能达到同样好的效果。
评估患心脏病的风险,有其他更简单经济的方法。AAFP建议至少每年量一次血压,每五年测一次胆固醇值,三至五年量一次血糖。如果这几项指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患心脏病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谁应该做这种检查?
先跟医生评估一下你的心脏病隐患,包括性别、年龄、胆固醇、血压,抽烟史等。如果你有胸痛、呼吸急促、心跳不规则、心跳沉重等心脏病征兆,或是曾经患过心脏病,应该做这种检查。另外,如果你有糖尿病或其他容易引发心脏病的病症,而又想开始进行体育锻炼的话,先做一下运动心电图检查也是不错的。
4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可能是肿瘤细胞的产物,可能是人体对抗某种癌症所产生的物质,也可能是某些基因物质。除了血液,它们也会在尿液和其他体液中出现。在患上癌症的情况下,这些产物的数值会比正常值高。
但事实是,目前的检测手段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光凭一种或几种标志物的数值,是很难判断癌症是否存在的,必须结合病人病史、身体状况、组织取样活检、扫描成像图等。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建议,肿瘤标志物的作用很有限,不应作为广泛体检项目,只应针对已出现癌症病状的或癌症高危患者,作为辅助诊断或判断是否复发的标准之一。所以,普通人在接受这种筛查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几点:
几乎每个人血液内都存在少量肿瘤标志物,所以靠它们的数值是很难诊断出早期癌症的。
只有癌症细胞大量存在时,这些标志物的数值才会变高。
有些癌症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数值从没超出正常水平。
就算肿瘤标志物数值偏高,也不意味着人体内有癌症。
不可能通过某种肿瘤标志物侦查出所有的癌症。
大部分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
肿瘤标志物的筛检未必能延长生命。因为癌症治疗方法多半具有侵入性,对身体会造成很大负担,早期发现并开始治疗,未必比完全不治疗要好(比如前列腺癌)。
几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筛检项:
前列腺肿瘤标志物(PSA)
PSA筛查也叫摄护腺抗原血液检验,它是专门针对前列腺癌的标志物,可以检测到极微小的肿瘤。然而,美国癌症协会不建议将其列入常规体检项目。
癌胚抗原定量(CEA)
CEA能向人们反映出多种肿瘤的存在。但CEA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不适合做肿瘤普遍筛查的。
甲胎蛋白定量(AFP)
甲种胎儿蛋白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重要依据,但AFP对原发性肝癌敏感度只有70%左右,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效果更差。
癌抗原15-3(CA15-3)
癌抗原15-3在欧美国家通常作为测定原发性乳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或是术后检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指标,但不能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癌抗原125(CA125)
CA125数值是用来判断妇女卵巢癌是否复发,以及治疗效果如何的一种指标。单凭CA125的数值很难判断是否有卵巢癌。
5 胸透
X光胸透是许多人非常熟悉的体检项目。它是利用X光穿透人体不同组织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最终到达荧屏上形成黑白对比的影像,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的。它主要用于诊断肺部疾病、心脏的大小、肋骨、胸膜、胸壁纵隔、支气管等,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较低,所以在国内应用很广。
但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胸透的使用率已经很低。美国AAFP的建议是:反对将胸透作为低风险和无症状者的常规体检项目,因为此类病人没必要接受少量辐射。
谁应该接受X光胸透检查?
如果你有心肺方面的病症(包括胸痛、咳嗽、呼吸短促、踝关节肿胀、发烧、心肌梗塞,久治不愈的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胸透X光是应该做的。
如果你超过了70岁,在过去六个月中没有进行过X光胸透,即使没有上述症状,也应该接受这项检查。
6 CAS 颈动脉彩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3月的数据,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头号死因,它通常都与动脉硬化有关,比如心肌梗塞和中风多是由于血管内壁被脂肪层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心脏或大脑而产生的。
颈动脉彩超是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动脉血管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它可以显示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 并能进行测量和定位。因此,它近年常被用作预防心血脑管疾病的一项体检项目。
但是,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汇总了1994年至2007年间发表的英文医疗研究报告后,明确反对为没有相关症状的人做CAS颈动脉彩超检查。
从过去的数据看,CAS倾向于引导其进行非必要的手术治疗,这些治疗可能带来严重伤害(如心肌梗塞),甚至是死亡。
通过戒烟、减肥、改变不健康饮食,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就足已有效预防大部分心血管疾病。不需要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
谁应该接受这项检查?
有心血管疾病或相关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心律失常)的患者。
7 全身肿瘤扫描(PET-CT)
这是一种价格昂贵的高端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它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X射线断层扫描(CT)两种诊断方式,能同时提供解剖结构信息和生化指标,从而确定肿瘤及其他病灶的精确位置。
PET-CT比较常用于晚期肿瘤复发的确诊、定位,或者来源不明的肿瘤的诊断。但近年来,它常出现在国内各种高端体检套餐中,号称一次全身扫描就能提前检查各种癌症。
美国斯隆-凯瑟琳纪念中心放射学院的两位研究者曾在2007年在《核医学期刊》发表过一篇报告,提到1994年至1999年间在日本一个健康中心做过PET-CT全身扫描的3165名个体中,只有67名(2.1%)检查出癌症,其中还有三分之一是误诊,五个人因此接受了毫无必要的手术治疗。报告的结论是:尽管PET-CT在癌症分期和疗效评估上有不错的效果,但完全不适合作为早期癌症筛选的工具。
而香港大学放射诊断学系主任Pek-Lan Khong教授等人曾对比研究过三种较主流的PET-CT仪器,结论是:“这种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癌症的风险,应该在有充分的临床理由后再做,并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剂量。
你需要知道以下几点:
PET-CT目前的水平还无法探测出所有早期肿瘤病变,因为有些恶性肿瘤细胞的糖代谢水平并无明显增高,用PET-CT筛查极易漏诊;另外,炎症、结核等一些良性病变也会具有糖代谢的异常摄取,出现假阳性的结果,这会给受检者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后续检查费用。
PET-CT对小于5毫米的病灶灵敏度低。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上,它的效果也不好。因此,许多病人还需要进一步接受CT、MRI甚至B超检查。PET-CT在发现空腔脏器(胃、肠等)病变方面也存在盲区,并不能取代胃镜、肠镜等常规检查。
刚做完PET-CT检查的人,是一个潜在的放射源,对周围的人特别是孕妇儿童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