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提高厦门医疗水平
软件
扩充医疗资源,引进国内外卫生医学人才;
开展宣教活动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硬件
今年将新建扩建一批医院;
致力于加强医疗重点学科建设
【主持人语】
健康,是一个牵动千家万户的话题。厦门距离医疗卫生先进水平城市有多远?如何提升厦门的医疗卫生水平?成为今年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本报昨日邀请了市人大代表杨叔禹、苏庆灿,市政协常委黄秀慧,请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
——主持人:本报记者 汪长福
“近年来,厦门在不断大力地扩充医疗资源,吸纳国内外的卫生医学人才。”
市人大代表、市卫生局局长
杨叔禹
现状:厦门医疗各方面都存在差距
厦门日报:最近不少人提到,厦门的医疗水平比福州差。和福州相比,厦门主要差在哪些方面?
杨叔禹:厦门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医院数量、床位数量、医生和护士数量、急救车辆以及公共卫生人员总量等方面,和福州相比还有差距。
苏庆灿:在医学学科方面,厦门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和省级重点专科数量,都不如福州;在医学科研方面,福建历史悠久的高等医学院校都在福州,厦门是在十几年前才成立厦门大学医学院。
黄秀慧:福州省属医院所收病人的“含金量”比厦门高,医学是实践学科,见多才能识广,疑难杂症解决多了,才能体现你的医疗水平。此外,据我所知,福州省属医院的投诉率,要比厦门低。
“ 我比较关心的还是临床型人才的引进,有些会写文章的“专家”,不代表就会看病。我们更需要的是那些可以解决疑难杂症的临床专家。”
市人大代表、厦门眼科中心集团董事长
苏庆灿
建议:要舍得在医疗方面大量投入
厦门日报: 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厦门的医疗水平逐渐提高呢?
杨叔禹:近年来,厦门在不断大力地扩充医疗资源,吸纳国内外的卫生医学人才。目前,我市和复旦大学建立合作框架协议,创新建立柔性引进人才的办法。在硬件方面,厦门今年要新建翔安医院、五缘医院、集美新城医院、儿童医院等,还要扩建市第一医院、市中山医院、市二院、市中医院、海沧医院、同民医院等。
苏庆灿:我认为,厦门在医疗方面的投入,要和经济发展地位相称,而且要不断加大对三甲医院的投入,打造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科,这方面迅速提升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才能看出你的医疗水平。
黄秀慧:在引进人才方面,我认为厦门要舍得投入才行,最好是整个团队的引进。还有就是对辅助科室、如病理科等人才也要重视和引进;在医院建设方面,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达到“政府少投入、医院有竞争、百姓多元选择”的效果。
“ 我认为“分级诊疗”很重要,应该让三级医院的专家腾出时间解决一些疑难杂症、进行教学科研,让绝大多数慢性病、康复治疗的病人留在基层。”
市政协常委、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副院长
黄秀慧
做法:聘请知名专家来厦传帮带
厦门日报:医疗是个大话题,三言两语说不完,您特别关心哪方面的问题?
杨叔禹:我要强调一下厦门在柔性引进人才方面的创新,就是“双主任制”。这是指厦门一些医院的重点专科,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特聘主任,而且给专家全面管理受聘科室的权力,包括人事安排和经济开支。同时,为配合特聘主任开展工作,医院选聘本院专家担任执行主任,负责管理日常工作。这些专家可以尽快帮助厦门建立在国内叫得响的专业团队。
苏庆灿:我比较关心的还是临床型人才的引进,有些会写文章的“专家”,不代表就会看病。我们更需要的是那些可以解决疑难杂症的临床专家,今年我们医院准备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已经谈好了两名国家级的专家。
黄秀慧:我认为“分级诊疗”很重要,应该让三级医院的专家腾出时间解决一些疑难杂症、进行教学科研,让绝大多数慢性病、康复治疗的病人留在基层,将“病人选专家”的模式改为“基层医生点专家”的模式。
【市民声音】
放宽慢性病取药限制
张先生:我是76岁的老人,得了冠心病已经20年了,几乎每年都是吃那几种药。但是现在规定一次只能取一个星期的药,这样对我们非常不好。我希望老年病患者长期吃的那几种药能够三个月拿一次,这样我们可以少跑几次医院。否则,每次还得医生开单,不仅多收费,还加剧了其他患者的“看病难”。
【立即调查】
80%医患纠纷
源于沟通不良
厦门岛内一家医院的负责人指出,根据统计,80%的医患纠纷都源于沟通不良。
据了解,市卫生局曾委托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对全市二甲以上医院进行了内部职工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出人意料的是,职工总体满意度没有达到及格水平,明显低于患者满意度,工作量大、负荷重,医患关系紧张成为医护人员的主要压力。
【部门回应】
市卫生局:
部分专科全省领先
近年来,厦门致力于加强医疗重点学科建设,已经实施了四个周期的医学中心和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厦门市心脏、眼科、口腔、心理与精神医学专科等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另外,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两年全市卫生医疗系统积极开展了“做一个有人情味的医者”的宣教活动,从低处入手,从细节、小事入手去做,取得不错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