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用爱呵护26位失能老人的幸福晚年
实习的时候,洪丽虹告诉同学她跟医生上手术台了,同学们都很羡慕;现在,听说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老人吃喝拉撒,大家嘴巴都张得大大的:啊?
洪丽虹是厦门市爱心护理院的护理员,她所在的护理组有8名女孩,最大的不过25岁,最小的还不满22岁。“这些90后小姑娘真的了不起,护理院有了她们,
就像个温暖的家。”一名老人的家属极力向本报推荐,说一定要表扬表扬这些孩子。
A
瞧,这群女孩子
风风火火的“梅哥”
爸爸妈妈来看她
她正忙着为老人擦大便
爱心护理院4楼住着26名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丧失,能自己吃饭的已经算是“佼佼者”了。
这些女孩每天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她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女,在家过惯了被呵护被宠爱的生活,如今却在这里做着别人眼里“又苦又脏又累的活”。
护士长林梅被大家亲昵地叫“梅哥”。姑娘们说,听脚步声就能猜到是“梅哥”来了。已怀孕6个多月,她做事还是一样风风火火的,工作量没减,大事小事都忙。有时候,老人的家属忍不住提醒她:“你现在是两个人啦,走路慢一点啊。”
有一次,林梅的爸爸妈妈来护理院看她,爸爸心疼她,不忍心上楼看,只在一楼等她;妈妈上楼时,她正在给一位老人翻身、擦大便,妈妈待了不到5分钟,没说半句话就捂着鼻子走了。一下楼,妈妈就跟爸爸说:“让她回家吧,不要做了。”
“管家婆”洪丽虹
她公休在家
都有护士打电话来问这问那
护理组的每个人都经历过一段很难熬的不适期。第一天上班,洪丽虹就遇到了“喂饭”的考验。
这位老人吃的,是剁碎搅烂成半流质的饭菜。看到那些没“卖相”的饭菜混合体,洪丽虹已经有点受不了,更让她难受的是,老人一边吃,半流质的饭菜一边从嘴角流下来。
她忍不住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可是,听到妈妈的声音,她又不想让妈妈为自己操心,轻描淡写地说:“还好啊,就是喂喂饭啦。”
洪丽虹曾想过辞职,但前辈们讲述的经历,让她坚持了下来。“‘梅哥’她们刚来的时候,护理院刚成立没多久,人手紧张,什么都要做,比我们苦多了,我为什么不行?”凭着这股拗劲,洪丽虹留了下来并成为骨干。如今,她被大家称为“管家婆”,就连公休在家,都会有护士打电话找她问这问那。
三明姑娘陈玲
在家没为爸妈泡过脚
在这会为老人洗屁股
陈玲至今不敢告诉家人自己具体的工作内容。每次打电话,她总是打马虎眼:“跟医院差不多啊,喂喂饭、洗洗澡什么的。”
在家里,陈玲是被宠着的小公主,别说做家务,连吃饭都是爸妈替她盛好。刚到护理院,她不知道怎么给老人翻身,喂饭喂得到处都是米粒。更让她难以适应的是,不仅要给老人洗脸、洗脚,还要洗屁股。
头两个月,她做得很委屈:“我连帮爸妈泡脚都没有做过,现在却要为别人做这些事。”但是委屈归委屈,她还是努力适应。有一次,一个家属没搞清楚情况,就把她骂了一通,她哭了一整个晚上。
“我已经很用心在做了,他不问青红皂白就骂,我真觉得做不下去了。”她写了辞职信,组长让她再考虑考虑,并出面跟老人沟通。后来,家属明白是自己误会了,向她表示道歉。
B
爱,总会有回报
照顾老人有乐趣:心情不好,和他们聊聊天就好了
新人来应聘,总有一些人待了不到半天就落跑了。但在陈玲这群女孩子的眼里,这份工作也有很多乐趣。
“你可能不知道,这些老人其实很好玩。我们跟他们比跟自己的爷爷奶奶还亲。”陈玲说,女孩子们和老人“没大没小”的,给老人起昵称。有时候老人像小孩,需要哄他们开心;有时候则是她们被老人逗乐了。“心情不好,跟老人们聊聊天,就变好了。”
记者要给陈玲和老人拍照片,她拿起桌上的一朵花,别在老人耳后,亲热地捧起老人的脸:“哇!真水(闽南话‘漂亮’的意思)啊!”老人笑得很开心:“没你水啦!”
洪丽虹看到有个老人坐在门边晒太阳,走过去摸一摸衣服:“冷不冷?给你加件衣服吧?”跟老人相处久了,她们都摸透了老人的脾气,知道怎么说话才会让老人高兴,老人最喜欢被她们照顾。
“见证奇迹”最兴奋:医院放弃治疗的老人,能说能笑了
有个老人退休前是护士,患了老年痴呆症,却还牢记着自己的“身份”,把护理院当成自己的医院。隔壁床的老人打点滴,她一定会守着,看到点滴快完了,就大声凶护士:“点滴快完啦,还不来!”晚上,护士巡房,她跟在后面。劝她回去睡觉,她说自己在巡房。
刚到护理院时老人不适应,晚上总起来四处走动,曾连续三天不睡觉,后来又一口气睡了两天。经过女孩子们细心呵护,现在她的作息已经调整好了,大家都喜欢跟她聊天。
最让姑娘们兴奋的,就是“见证奇迹”。有个老人入住时,医院已放弃治疗,连家属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姑娘们给他翻个身,他都痛得哇哇大叫。如今,他能自己翻身,能自己吃饭,有时候还跟护士开玩笑,问小姑娘多大啦,说要帮她们介绍对象。
C
听,她们的心思
看尽人间冷暖
老人最缺的不是物质而是情感
爱心护理院楼下贴着一句标语:“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姑娘们说,护理院小小一角,就可以看尽人情冷暖。如今她们是真真切切体会到,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
护理院的老人,物质上不缺什么,情感上的缺失却常常成为他们的心头之痛。老人的家属中不乏孝子孝女,有的每天必到,哪怕只是静静地坐在床边,看一会熟睡中的老妈妈。不过,也有的偶尔来一趟,带点汤水,放下就走。
还有一些做子女的,平时很少来,护士看不下去了三番五次打电话催。有时候老人想家,想回家看看,可是子女一直没来接。电话打通后,老人才说两句就忍不住哭了。
“他们身体上有疾病,我们可以照料,但情感上的,我们是没法替代的。”洪丽虹说,看到这些老人,自己常常很感慨,“趁着能尽孝的时候,应该多尽点孝心”。
新年小小心愿
找到理解自己工作的另一半
新年快到了,有什么心愿吗?姑娘们脱口而出:“希望能找到另一半”“希望工资涨一点”。说完后,她们齐声哈哈大笑。
林梅说,姑娘们的圈子其实很小,每周休息一天半,都是值完夜班后才能回家,基本都花在补眠上了,哪有时间逛街谈恋爱。
“如果有个他,首先不能嫌弃我的这份工作。”洪丽虹把这个要求视为底线,“有一天我们老了,也需要别人来照顾,总得有人来做这件事啊。”
陈玲说,现在看到老人就觉得特别亲切。有时坐公交车,有老人要下车,她都忍不住会伸手去扶。遇到老人,也喜欢聊几句。看到有人用轮椅推老人的方法不对,她会习惯性上前纠正。“感觉自己其实挺棒的,现在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不是谁都能像我们这样去照顾老人。”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