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人陈进东:和患者交心 “静化”心灵
陈进东治疗失眠的关键之一,就是和患者交心,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
为控制病人的烦躁情绪,医院专门设立书画艺术治疗区,让患者通过写字、画画、剪纸等培养耐心。
他叫陈进东
是仙岳医院
为数不多的
心理医生之一
他曾是个
文科生
“误打误撞”
成了治失眠专家
从业近20年
他给无数
睡眠障碍患者
送去好梦
【人物名片】
陈进东
福建安溪人,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副主任医师。现任厦门市仙岳医院业务副院长、厦门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病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及各类失眠症。
【拍摄手记】
和患者交心
我算是一个失眠患者,采访之前,我和同事开玩笑,这下可以顺便叫“催眠师”帮我催催眠了,然后开始想象他催眠的种种神态,甚至把他想象成一个气功大师。可是,真正采访拍摄的时候,我才发现,所谓的“催眠师”,其实就是心理医生,望闻问谈,和患者交心。“治疗失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起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只有相互信任,患者才会说出实情,我们才能找出其患病的根源。”陈进东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耐心,以及那柔和的眼神,屡次显现在我的镜头里,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催眠。
离开的时候,我透过房门玻璃,用长焦,以患者背影做前景,又按下了一次快门,陈进东“静化”患者心灵的执著,跃然画面。
“你昨晚没睡好。”第一眼见到记者,仙岳医院副院长陈进东就“一针见血”。的确,前一晚本人睡眠不足6小时。陈进东来自安溪一农村家庭,从医快20年了。回想起自己会成为一名“催眠师”,他说是几个“莫名其妙”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原本是文科生,糊里糊涂去读了医科。”陈进东回忆,1990年福建中医药大学最后一批试点招收50位文科生,他就是其中的一位,选择了中医临床。
“我几乎是被骗进仙岳医院的。”五年大学毕业后,因为一个师兄在仙岳医院,所以陈进东也来到了这里。“当时医院里的儿科没有人,招收时说把我分到儿科,因此同意留下。”陈进东说,他还为此买了很多儿科的书,准备细细研读。谁知一进医院,医务长就将他带进了精神科。“当时我一下愣了,十分反对,当晚直接跑去找院长理论。”陈进东说,因为大家对精神病院的忌讳,那时仙岳医院很难招到医生。院长安慰他,精神科是他们医院的特色,作为新人,先到精神科去锻炼半年,再具体调整。
“半年后,我自己不想出来了,因为有所感悟和收获,发现精神病院也没想象中可怕。”陈进东就这样“扎根”精神科,一待就是四五年,为他后来从事心理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陈进东回忆,当时精神科医生很少,最高峰时3个医生要管90位病人,且大部分是重度精神病人,被打被骂是“家常便饭”,“甚至有几次还被追着打。”
上世纪90年代末,心理学科在厦门才刚刚起步,看到这一空白,陈进东于是专职研究起心理学科。2001年,仙岳医院设立心理科,开起心理病房,陈进东成为为数不多的心理医生之一。
仙岳医院在大多数市民眼里,就是一个精神病院,大家很忌讳,因此心理病房起步初期,如很多人所料,门诊病人很少。“由于市民的偏见,大部分心理病人都跑到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治疗。”陈进东说,直到后来广而告之,病人才慢慢多了起来。有心理问题的病人,大部分表现为睡眠障碍,而失眠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久而久之,陈进东成了大家眼里的“催眠师”。
故事1
大老板找他治失眠
怕“丢人”遮住车牌号
“你连死都不怕,还怕进仙岳医院!”陈进东的一句话,让大老板老林(化名)走进医院。老林早年家境贫困,经过艰苦创业,事业颇具规模,拥有多家公司,但他常常感到压力很大,整夜整夜睡不好觉。
“长期经受睡眠困难,他甚至想自杀,遗书都写了三次。”陈进东说,因为看到尚年幼的孩子,老林才放弃了自杀的想法。到后来,他近乎崩溃,整天悲观焦虑,几乎对什么都没了兴趣,每天回到家躲进房间就不愿再出来,跟家人的沟通都很少。直到有一天,他在本报看到陈进东发表的一篇关于睡眠障碍的科普类文章,眼前一亮。他这才知道,自己的睡眠困难来自内心的抑郁和焦虑,这是一种心理疾病。通过朋友“牵线搭桥”,他找到了陈进东。
陈进东让他进仙岳医院住院治疗,老林很犹豫。“因为厦门人固有的偏见,仙岳医院就是精神病院,进去治疗很丢脸。”陈进东说,老林在厦门也小有名气,他认为如果让周围的朋友知道,人家都会用“有色”眼镜看他,他甚至希望将看病的地方设在仙岳医院附近一汽车旅馆。
陈进东还记得,老林第一次开车到仙岳医院时,到门口还特地将前后车牌用布包起来,而且不让司机送,自己悄悄开车过来。从第三次开始,他才公开走进医院。后来,经过治疗,老林终于在仙岳医院睡上了一晚好觉,实现了多年来的“奢望”。
故事2
要求患者住院治疗
被家属嫌“小题大做”
已经年近六旬的阿玉(化名)是被哥哥拽着到仙岳医院找到陈进东的。“她早年培养孩子很辛苦,里里外外都一肩挑。”哥哥告诉陈进东,好不容易熬到头,现在孩子都大学毕业了,而且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丈夫在家做点小生意,经济比以前宽松多了,她却成天忧心忡忡,整夜整夜睡不好觉。
看到异常憔悴、焦虑不安的阿玉,职业敏感告诉陈进东,这位病患必须尽快住院治疗。可是阿玉的家人却对此感到不屑,认为医生小题大做,没那么严重,开点药就行了。陈进东只好尊重家属的意见,临行前,他一再叮嘱阿玉的丈夫和孩子,要留意她。
不想,从医院拿完药的第三天清晨5点多,阿玉穿上早已准备好的寿衣,拿出白布条到门口上吊。在她踢开椅子的那一刻,丈夫刚好出来上厕所,大吃一惊,赶紧抱下阿玉,8点半不到就赶到仙岳医院,在候诊室等候陈进东。
“凌晨1点到5点期间,是抑郁症病人最痛苦的时候,自杀率最高。”陈进东说,他在治疗中发现,阿玉是一个很要强的人,早年养鸡、养鸭、务农、做生意等,她样样干,努力拼搏支撑家庭,焦虑抑郁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后来经过住院治疗,阿玉有所好转,至今她还定期来咨询、拿药。
故事3
把药偷换成维生素
帮患者摆脱药物依赖
前一天晚上阿辉(化名)和一位老朋友喝茶,畅谈到深夜。不想第二天,这朋友竟从九楼一跃而下,毫无征兆,当场身亡。阿辉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看到了那惨烈的一幕,当天晚上就睡不着,后来就一直难以入眠,深感“世事无常”。
阿辉之前一直在厦门卖茶叶,和陈进东是老乡。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虽然睡眠有所改善,可是一直存在阴影,后来他离开了厦门,将生意迁到广州。这期间他一直没有停止用药,每天都要吃八分之一片的药片,他才能安心入眠。一瓶药才10多元,而阿辉每次都从广州飞回来取药。
“这是典型的药物依赖,其实这点药起到的作用不大,更多是心理安慰而已。”后来,陈进东让阿辉不要过来了,他直接快递过去,同时悄悄将药物置换成一种维生素。一年后,阿辉回到厦门,陈进东将真相告诉他,从此阿辉不再吃药。
“不少患者有睡眠恐惧症,越想睡觉越睡不着,因此很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最近,一位患者找上陈进东,他是我市某大医院的医生,因为白天经常要做好几台手术,晚上睡眠一定要确保。可是,他越担心睡不好就越睡不着,所以长期有吃安眠药的习惯。岂料,药物越吃越多,不断加量,加到每晚38粒。陈进东发现他有焦虑倾向,药物依赖严重,目前正用其他药物替代,逐渐将安眠药量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