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80后夜跑族——跑出“花样”跑出健康
【阅读提示】
有这样一群80后,他们下班后聚集在体育中心,慢跑7公里。为自己的健康,也为自己的心情。对于他们来说,在夜色中奔跑有着特别的魅力。
厦门夜跑族的成员,多数为80后,他们爱跑步、爱健康,自发组成一个跑步团队。他们有共同的理念,都注重身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会组织色彩跑、节日跑等主题跑步,为跑步添彩。现有三十来名成员。
文/记者 汪燕妮
图/厦门夜跑族提供
1
夜跑,健康不怕晚
三个多月前,小恩和三秋在备战马拉松比赛时认识。三秋说,体育中心的跑步环境不错,内场跑道风也小。于是,小恩和三秋就相约到体育中心一块跑步。
“后来我们身边的朋友,一个带一个加入我们”,这支夜跑族就慢慢成形。夜跑族目前有三十来名的成员,经常参加跑步的有一二十人。大家的共识就是:“按自己的速度快乐跑起来,将夜跑纳入自己的健康计划,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夜跑族,将时间定在每周一、三晚上到体育中心跑步。每次跑步前,他们会边聊天边等队友,时间到了就开始热身、跑步。小恩说,多数队员都能跑个7公里,跑得久的可以跑10多公里。跑完步,按摩松筋骨、聊天、分享生活,最后再合影“签到”。
2
跑友,因为爱好聚在一起
队长三秋是一名90后的健身教练,其余几乎为80后的跑步爱好者,来自各行各业,而跑步是他们的共同爱好,他们乐意极尽所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秋喜欢与大家分享一些运动知识,告诉大家怎么防止跑步受伤、饮食如何跟上、运动后要注意些什么,等等。另一名队长小恩,下班之余在健身房兼职搏击操教练。有时候,她也会叫上大伙,一块去上搏击课,变换下运动形式。
他们还有一名“队医”兼“导演”——吴老师。大学美术教师吴老师懂得按摩,跑完步后,他为大家按摩,也“收徒”共同为队友服务。现阶段不适合大量运动的队员小明,就跟着吴老师“学艺”,为跑步回来的队友服务。
现在还有10多名队员报名明年的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了。大家有时会在周六的清晨在环岛路上跑步。
3
快乐,各类主题跑有创意
这支活力充沛的团队很时髦,穿指定颜色的运动装、穿各自不同的运动鞋、手机上有自己喜爱的跑步软件,值得一提的还有拍照“签到”。
他们会结合时间节点,组织一些主题跑。据介绍,国庆的时候,他们就组织了按国旗颜色来穿运动装的色彩跑;“11·11”光棍节时组织节日跑,两两成对,相约在11点1分开始跑,跑步公里数为11·1公里;谁过生日的时候,摇个色子赠送跑步公里数给寿星……
除了晚上跑步之外,夜跑族们也有白天的活动,也会组织些小活动。国庆假期,这些小伙伴就一起到龙岩玩,在山间木栈道上,一边跑步,一边观赏风景。
问起他们在这个团队里觉得最开心、最好玩的事,几名队员都一致说是跑步后的合影“签到”。这也是夜跑族的一个传统,每次跑完步必定要合影。合影的照片上传到微博和微信群分享,“大家一看就知道那次谁来了、谁没来”。
跑友向小姐神采奕奕地说,夜跑是一个人的速度,跑出好心情,为自己的健康银行存钱。
【链接】
专家说:跑步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首选。慢跑时人体吸入比平常多几倍至几十倍的氧气,使全身脏器更好运作,可帮助人体抵御癌症侵犯。跑步除了能锻炼心肺功能,还有助于锻炼肌肉力量。
摘自《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