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医院动态 >> 查看内容

抢救患者重于一切 用医技与爱心换健康与安心

2013-11-22 11:01:58厦门日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825

  江宏飞正在做介入手术。


  【医生名片】
江宏飞:厦门市心脏中心心内科医生,硕士,副主任医师,厦门大学助理教授。擅长冠心病、外周血管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先心病的诊断与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从医感言】
  能用我的医技与爱心,换来病人的健康与安心,我就知足了。
一根比针尖还细的导丝,经由手腕或大腿的血管,慢慢深入心脏表面的血管,疏通淤塞部分,让病人的心脏重新恢复活力。这就是心脏介入手术。医生做这项手术,好比走钢索,从接到病人那一刻起,每一步都不容丝毫差错。作为厦门市心脏中心心内科的一线医生,江宏飞每天都在这“钢索”上行走着。

铅衣再重
  也重不过患者生命


心脏病介入手术是一项高精尖技术,术中需要借助X光照射显像。射线从手术台下方打上来,照在病人的心脏部位,手术台上方有个接收器,旁边有一个屏幕,医生边看屏幕边手术。通常在X线照射下连续工作两三个小时,就相当于连续拍了500多张X光片。
为了防护X线辐射,每次登上手术台,江宏飞都要穿着20多斤重的铅衣。即使在冷气充足的导管室,做完手术后都是汗流浃背。有时为了抢救患者,他甚至来不及穿铅衣就直接接触放射线。如此长年累月下来,心脏中心导管室的医护人员有的在三十几岁时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有的脱发严重,还有不少医生护士白细胞值偏低,免疫力较常人要差许多。江宏飞也不例外,但他全然不顾这些危险,十几年如一日地奋斗在临床介入诊疗一线。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深夜假日,只要有急诊抢救,江宏飞总是第一个冲到前面。病人的心脏一个个康复,他却经常累倒在手术床边。有一次,他拖着发烧的身体坚持做急诊手术,病人转危为安,他却在手术床边晕倒了,醒来后第一句话问的是“病人情况怎么样?拔管了没?”。病情刚好,他又穿上了厚重的“铠甲”,继续从死神手中抢回患者的生命。
记者在导管室试穿了一下防辐射铅衣,铅衣没有袖子,看上去像连衣裙,穿一会儿就感觉肩膀被压得生疼,腰部也很累,真是难以想象医生们要长时间穿着它做精细的手术。虽然铅衣可以挡住仪器发出的射线,但医生的胳膊、脸、眼睛和一部分小腿没有遮挡,一旦抢救急性心梗心脏停跳的病人,X线就赤裸裸地全部辐射到医生的身上。

女儿的眼神
  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病人,手术,占去了江宏飞每天的大部分时间。
大清早来到医院,先对重症病人进行检查,然后去病房研究病情,交班之后进入手术室,到手术全部结束,江宏飞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四五个小时,一天最多要做十几台手术。
对江宏飞来说,半夜赶来医院抢救是家常便饭。自从心脏中心在2003年开通了福建首条胸痛绿色通道后,便常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进行急诊血管开通术。手术结束已是凌晨,休息一会儿就要马上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
献给病人的多了,留给家人的自然就少了。江宏飞夫妻俩都是医务工作者,妻子在岛外医院上班,女儿在岛内小学读书,中午、晚上只能放在午托班,等他晚上下班去接女儿,往往是最后一个接小孩的家长了。女儿等候父亲的眼神,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以诚相待
  视患者如亲人


  作为医生,最幸福的莫过于看到曾经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患者健康地生活着。
行医久了,江宏飞在路上或在公交车上,都曾碰到过向他热情打招呼的老患者。他总会停下来,像老朋友般聊聊家常,把健康生活习惯挂在嘴边一遍遍叮嘱着。“不少患者以为做手术通了血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是的,我得把一些常识多说几次,让他们记住。”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4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