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医生上门“解锁” 帮患者走出精神“孤岛”

2013-10-24 14:35:27厦门晚报admin查看次数:695
   仙岳医院“解锁行动”已开展多年,为数十名精神病人解除了锁链的羁绊,得到有效治疗。不过,镣铐虽摘除,但岛外农村仍有患者被关在猪圈等地方,无法得到有效救治。因得不到相关证明,他们也申请不到本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在疾病与贫穷的双重折磨下,仿佛进入了与世隔绝的“孤岛”。
   仙岳医院表示,本月是精神卫生月,作为系列活动之一,仙岳医院医生将上门为这些患者提供包括诊断复核、应急处置、残疾证登记鉴定、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及后续跟踪随访服务等。
   昨天,仙岳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陈进东带队,多名精神科医生到同安上门为这些患者做精神残疾鉴定。
   经前期摸底,同安约有近百名精神病人,分散在8个不同乡镇。
   据了解,因患者病情影响或行动不便等原因,这些患者无法取得相关证明,不能申请本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居家护理:岛外400元、岛内300元;300元困难生活补助;价值300元的药物、检查补助),影响了治疗并加重了经济负担。


   案例1
   5年没走出黑屋的他有了一线希望

 


   同安五显镇某村一户村民家猪圈旁,有一间特殊的小石头房子,这个仅开有一个栅栏式气窗的小屋周遭被垃圾、粪便包围,紧邻这间“小黑屋”便是散发着恶臭的猪圈。今年68岁的阿清(化名)已有5年没走出过这间“小黑屋”了。
   见到阿清时,他正蜷缩在石屋一角的矮床上,床上铺着一张残破的草席。他抱着凹凸不平的铝盆,用手抓着稀饭狼吞虎咽地往嘴里塞。他已瘦得皮包骨,但目光如鹰隼一般。石屋明显有人常打扫,没有垃圾,但尿骚味刺鼻。医生问他话,他连自己的名字也答不上来。
   据常年照料他的妹妹说,哥哥是家中独子,排行第二,当年是村里的才子,考上了重点中学。19岁时,被土头车撞伤头,自此以后精神便不大正常。他虽无伤人行为,但总是自言自语,四处游荡,经常走丢,有时差点被车撞伤。有一次,他竟独自走到南安的水头去了,通过警察才找回。他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人担心他的安危,特地给他建了这间石屋,五年来,都不让他出门。
   ■医生说法:阿清很可能是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已出现言语功能衰退,为一级精神残疾。希望享受到应有的优惠政策后,他能顺利走出黑屋子,回到正常的环境中,慢慢恢复部分社会功能。


   案例2
   守望家门如雕像,她治愈可能性大

 


   阿静(化名)家在同安五显镇另一村庄,来到她家门前时,她正如往常一样“伫立”在家门前。今年25岁的她面目黝黑,穿一件脏兮兮的睡衣,苍蝇在她周围乱舞。她一直微低着头,侧望着路边,左手扼住右手腕,眼里似乎一直含着泪水。
   记者注意到,她的双脚紫黑,肿得不成样子。医生说,这是久站导致的双下肢水肿,静脉可能有问题。
   医生问她话,她只是保持同一姿势呆呆地站着,缄默不语,她偶尔将手放开,不一会又恢复原状。
   阿静父亲说,阿静生于1988年,2005年起,便精神不正常了。那时,她哥哥在学校与人有过节,她整天担心、焦虑,不愿出门,连刚考上的中专也不去上了,还经常时哭时笑。去年病情加重,便总是这样不吃不喝地站在外面,最长的一次竟站了四天四夜。无论刮风下雨,对她似乎全无影响。近期,天气转寒,她仍然这样站着,直到前天才回家换件长袖。
   家人拉她回家吃饭,可怎么拉都拉不动。她想吃饭时,便自己回家吃点,然后继续“守望”。有时她也会到处走,有一次还被救助站带走了。
   阿静父亲说,阿静曾到仙岳医院接受治疗,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她的病情曾一度有所好转。3年前,她嫂子坐月子,她还帮忙照顾,这也是她治疗效果最好的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看到家里的残疾证,她气急败坏地将它撕碎,连身份证也折断了。从此,她拒绝吃药,病情再度加重。
   ■医生说法:阿静是感知觉障碍,还可能有严重的妄想、幻觉,为二级精神残疾,但她很有治疗价值,因为曾见到过治疗效果。若能接受治疗,并坚持吃药,康复效果应该不错。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99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