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福州市民公交车上猝死 急救意识普遍缺失

2013-09-04 11:52:59福建日报admin查看次数:736
    8月30日晚,福州市民张先生在家突发心肌梗死。休假在家的儿子第一时间拨打120,之后迅速让父亲吃药、卧床并垫高脚跟。待救护人员赶到时,张先生的病情已有所缓解,送医观察两天后出院。

    而就在几天前,福州另一位市民在公交车上猝死,全车无人懂得急救,17分钟里仅一人上前掐人中,救护车赶到也无力回天。

    “急救好像只出现在电视里、网络上,不知去哪里学,也不知学什么。”连日来,网友热议此事时,多发出如此感慨。这看似简单的急救知识,真要学习、操作起来,为何却让人无措?

    现状——

    急救意识普遍缺失

    张先生的儿子开学上大四。他说,大二的体育课上,老师曾介绍过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方法。因为父亲患有心脏病,有心的他课后专门去找老师“开小灶”,针对性地学了一些。“那晚我爸发病时,我能快速反应并采取一些措施,主要是因为我受过训练,有这方面的意识。”

    而这种急救意识,正是大多数人缺乏的。

    在记者随机采访时,50个受访者当中有43个表示,平时很少用到急救知识,有印象的都是电视剧里的急救,即使有所了解,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没实际训练,更谈不上实际操作,遇到突发状况也不敢贸然上前。

    “我能用到的急救知识仅限于被油烫伤、被刀割伤如何紧急处理。”网友李迷特说,“每次都是临时上网查询,看见哪条建议就用哪条。至于人工呼吸那些急救知识,从没关注过。”

    一方面是不关注,另一方面去关注时却发现无法判断海量信息的正确与否。

    记者在百度上搜索“急救知识”,会搜到27万多个结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各种健康网、医疗网挂出的“急救知识”或“急救培训”。对此,相当一部分受访者对这些知识的认可度不高。

    “类别非常多,鱼龙混杂,而且这些网站基本上都是商业性质的医疗网站,它们的内容可信度有多少呢?”网友戚小起说。

    破解——

    加大普及力度规范普及制度

    急救意识的高低,可通过公众自主接受急救知识培训的比例来体现。记者从省红十字会获悉,在美国,这个比例是3∶1(即每3个人就有1人主动去接受急救知识培训);在新加坡,是8∶1;在中国香港,是13∶1;而在中国大陆,比例最高的北京也只有150∶1。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公众拥有如此高比例的急救意识,与当地普及急救知识的力度密不可分。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英国,约640万人接受过急救知识的普及,有18%的学校将急救知识作为必修课,去年全国培训量达37万人次。“他们把急救知识做成手机软件供用户免费下载,民众在急救现场可马上输入所看见的症状,手机就会显示相应的急救步骤。据了解,现在英国有超过100万人下载此软件。”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省、市、县三级红十字会开展的救护工作主要有举办救护员培训班和急救知识的普及。普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进农村、社区、学校、部队、机关事业单位等举办普及讲座;第二类是结合纪念日大型宣传活动,如每年5月8日红十字日、5月12日防灾减灾宣传日、世界急救日等向社会公众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班主要是接受企

    业委托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班为期2天共16课时,教授心肺复苏急救法、气道梗阻急救法、创伤救护四项基本技能(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常见急症突发意外现场急救,收费150元。

    “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尤其是外企会送员工来培训,社会群众仅有极个别人来报名培训。”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厦门、福州闽侯县、龙岩漳平市、泉州泉港区等一些县市区,去年以来开始尝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泉港区“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站建设”项目还被列为2013年度区委区政府27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区级财政投资30万元,依托区直中小学校医疗室建设10个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站,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内容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定期向学校师生传授灾害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救护知识。

    专家建议,群众急救意识的培养是长期工程,政府应当出台行业性培训政策,如针对高危行业的强制性培训,其次可以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用更丰富的形式、更广泛的渠道向公众进行更高频率的普及。此外,也呼吁更多爱心企业主动参与,为普及出力。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6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