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黑名单”唤不回“白衣天使”
跨国药企相继被曝行贿、陕西富平医生涉嫌卖婴……近期医疗案件频发,引发人们对医药行业的思考。此前,中国医师协会受国家卫计委委托,承担对执业医师的考核。该协会8月6日至9日连发三文,谴责拐卖婴儿的犯罪行为,呼吁医生加强自律抵制药品回扣行为,并拟倡导建立医师“黑名单”制度。对此,专家认为,虽药品贿赂案与卖婴案都涉及医德医风,但要从根本上治理药品贿赂更要完善医疗体制。
据新华社电
病根何在
一是体制没有保障医生的正当利益。“以药养医”机制抹杀了医生的知识价值,导致人们愿意给药品器械买单,却不愿为知识与技术买单。从收受红包到药品回扣,从大处方到大检查,都与这种扭曲的价值评价体系密切相关。
二是不科学、不透明的药品定价机制给药品回扣留下了空间。目前药品定价主要由药厂说了算,缺少科学扎实的成本核算和调查,而厂家往往虚高定价,一方面预留出各环节的回扣空间,另一方面在“以药养医”体制下高价药医生更愿开,提成高。
三大处方
首先要取消以药养医,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让他们拿到与付出成正比的体面收入。
其次,在提高收入的基础上,应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医生违法成本。
第三,要规范医药企业和市场,促进药品研发、销售、流通等环节的公开透明;加大对药企的管控力度,科学制定药品价格。
1
现状
没曝光的国内药企贿赂更严重
葛兰素史克(中国)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少数医药行业组织、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赛诺菲被曝通过研究经费、现金报销、礼品赠送等方式,向70多家医院的近500名医生行贿,最为知名的大型三甲医院均赫然在列。“这些形式都是药品回扣的‘异形词’。”一位一线医生直言,这些几乎是惯性运作的常用模式,是行业的“集体舞”。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指出,虽然最近被曝的是外企,国内药企的情况并不亚于此。他说,国内药企原创药少,难以凭产品特性来竞争,只能在营销等方面竞争。从这一点说,国内药企行贿可能更严重。跨国药企之所以可被举报、查证,恰是因为管理严格、证据充分,国内一些药企想查都找不到证据,更乱。
2
关键
“以药养医”体制抹杀医生价值
近几年来,我国深化医改取得明显进展,随着基本医保制度的全民覆盖、基本药物制度的初步建立等,群众看病贵看病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卫生领域也一直矢志不渝地打击、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规范医疗行为。但是为什么“剪不断”医药行贿受贿的这条利益链?庄一强直言:“我们需要检讨相关体制。”
一是体制没有保障医生的正当利益。庄一强指出,当前药品和检查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一大半,“以药养医”机制抹杀了医生的知识价值,导致人们愿意给药品器械买单,却不愿为知识与技术买单。从收受红包到药品回扣,从大处方到大检查,都与这种扭曲的价值评价体系密切相关。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孙启峰从业19年,每月从挂号费中提成仅十几元。“这对医生来说,知识太不受尊重。”
二是不科学、不透明的药品定价机制给药品回扣留下了空间。目前药品定价主要由药厂说了算,缺少科学扎实的成本核算和调查,而厂家往往虚高定价,一方面预留出各环节的回扣空间,另一方面在“以药养医”体制下高价药医生更愿开,提成高。
3
根治
取消以药养医
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中国医师协会受国家卫计委委托,承担对执业医师的考核。该协会在8月9日的发文中表示,建立“医师黑名单”制度,并且会建议所有的医疗机构不再聘用该医生。“这一制度对于个案有可操作性,但对医药贿赂这种普遍现象则会陷入尴尬。”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直言,“刀没动在根上,病就难除。切掉了这个疮,会在另一个地方长出瘤。”一位跨国药企工作人员也表示,一般的处罚只是延长了药品贿赂的利益链。如果环境不变、条件不变,销售方式也难变。
受访业内人士建议,要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医药贿赂事件,就要改革医疗领域的收入分配体系、加大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以及增强医疗领域的透明度。
首先要取消以药养医,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让他们拿到与付出成正比的体面收入。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尹爱田说,医生是人们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群体,他们理应获得与其付出相匹配的较高收入,得到全社会的尊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暗中拿“回扣”。
其次,在提高收入的基础上,应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医生违法成本。如香港,医生一旦违法可吊销行医执照且难再入这一行业;在大陆民营医院也没有回扣问题,因为一旦查到医生立刻开除。因此有关专家也建议大陆增加“终身禁医”规定。
第三,要规范医药企业和市场,促进药品研发、销售、流通等环节的公开透明;加大对药企的管控力度,科学制定药品价格。
此外,一位跨国药企工作人员也表示,邀请专家参加学术会议、讲学、做临床研究,这种情况在国外也存在,有的也是正常学术交流范围。“药企资助药品的临床研究,是正当甚至是必须的,药企必须投入研发。”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关键是要建立明确的制度,将暗贴必为明补,并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管部门的监督。
【相关】
赛诺菲被曝向近500名医生行贿追踪
上海有关部门介入核查
据新华社电 记者11日获悉,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已要求各医疗机构核查“赛诺菲向医院提供研究经费”事件,并严格规范药品采购等相关工作流程。
近日有媒体报道,赛诺菲公司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多家医院、医生“提供研究经费”,此事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据称事件涉及上海24家医院、158位医生,经费62.5万元。
记者采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得知,院方高度重视,在看到有关新闻报道后即展开自查,并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核查,全面调查涉及赛诺菲公司的各项科研课题、临床试验等情况。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院长朱建民表示,医院是临床药品研究基地,开展的赛诺菲公司临床试验项目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且并非爆料人所反映的相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