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拆弹”专家陈四方 做手术就像雕刻艺术品

2013-08-09 11:09:47厦门日报admin查看次数:781
    工作之余陈四方经常拿鸡翅练手艺和眼力,并悉心辅导其他年轻医生。
    陈四方医生是在第一医院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年轻专家。
    记者见到陈四方医生的时候,他刚结束了一轮手术——值班——手术的持久战。近40个小时未合眼的他,头发有些凌乱,眼镜片上还沾着血迹,布满血丝的双眼透出疲惫。可是,只要一聊起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他立刻目光炯炯,整个人精神焕发。
    “青年才俊”,是记者采访陈四方之前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此刻眼睛红得像兔子的这个年轻人,不久前刚从北京捧回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证书,成为厦门医疗界首位获此殊荣的医务工作者。
    1
    在厦独当一面,首例巨大动脉瘤手术获成功
    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年仅35岁的陈四方已经独当一面,并带领了一支专业队伍,专攻脑血管病的外科手术。“他学习新技术悟性很高,勤奋踏实,尊重师长,很有团队协作精神。在科室同级别的医生当中,他收治病人最多,病人口碑最好,手术量长期居第一位。”提起这位“爱将”,第一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专家王占祥很是欣赏。
    陈四方的“绝活”是动脉瘤夹闭手术。颅内动脉瘤是脑部动脉血管壁异常膨出引起的,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危害巨大,被称为“不定时炸弹”。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一般是末梢小血管破裂导致的,而动脉瘤破裂都是大动脉出血,治疗起来十分棘手。夹闭手术是治疗动脉瘤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很多大医院还不能独立开展。
    去年,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诊了一位老人。该患者在短短几个月内视力迅速下降,最后几乎看不到人,对着光只能感觉眼前有东西在晃动。老人辗转到省内多家大医院诊治,医生都束手无策。最后,老人慕名来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检查,老人脑袋里面有一个巨大动脉瘤。颅内动脉瘤以直径5毫米——7毫米多见,而这颗瘤子直径达2.5厘米!正是这个巨大动脉瘤压迫了视神经,使得老人视力急剧恶化。
    这是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诊的第一例巨大动脉瘤。瘤子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当务之急是赶在瘤子破裂前,立即手术。危急时刻,陈四方担负着这高难度的“拆弹”任务。他将动脉瘤的两端用夹子夹闭阻断,然后对巨大的瘤子进行抽吸,待瘤子干瘪之后,再对这段血管进行塑形,恢复为正常动脉。这是他从日本学回来的新方法,特别适合治疗巨大动脉瘤。手术取得很好的效果,术后经过康复治疗,老人家的视力较术前有了明显的改善。
    如今,陈四方平均每年开展近50例动脉瘤夹闭手术,在厦门神经外科领域遥遥领先,帮助不少动脉瘤患者摆脱了非死即残的厄运。
    2
    手术精雕细刻,曾在鸡翅上苦练血管缝合
    “打造一流学科,要有一流的人才。”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厦门市脑科中心主任童绥君说,第一医院实施“人才兴院”战略,一向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能海纳百川引进人才,又很重视培养本院已有人才。陈四方医生硕士毕业后就来到厦门,是在第一医院这片沃土上土生土长的杰出医生代表。
    童绥君和王占祥,脑科中心神经内、外科的领头人,都曾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他们深知,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具备国际视野,时刻掌握学科最新动态,才能不断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治服务。童绥君介绍,近几年,第一医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为年轻人提供学习深造、施展才华的平台,与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一批批年轻医生被送出国学习,带回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为医院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0年至2011年,脑科中心克服人手紧张、经费不足等实际问题,出资送陈四方赴日本藤田卫生保健大学交流学习,那里拥有国际一流的脑血管病诊治中心。在知识的海洋里,陈四方像海绵一样吸取养分,扎扎实实地练好每项技能。为了练习血管缝合技术,他到当地超市买回一堆鸡翅,翅中切下来煮了吃,翅尖就拿来练习缝合血管,渐渐地,他的技术越来越娴熟,能在翅尖直径不到1毫米的细小血管上轻松地缝上七八针。
    动脉瘤夹闭手术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费时又费力。动脉瘤破裂出血时,出血的大血管都在颅脑深部,手术时要反复冲洗清理手术视野,在一堆血肉模糊的组织里耐心找寻出血部位,仔细给予夹闭,每个细节都要精准无比,稍不留神出一点偏差,就很难补救。同样做夹闭手术,有的医生主张速战速决,尽快达到止血目的就可以了;而陈四方在日本留学时练就了凝神静气、精耕细作的习惯。一台手术他经常对着显微镜一做就是五六个小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把每台手术当做雕刻艺术品,静下心来,享受过程,宁可比别人多花一两个小时,再细的血管都要尽量保留不随便切除破坏,因为每根细微的血管、神经,都可能关乎语言、运动等功能,关系到患者日后一辈子的生活质量。
    3
    立志推动科普宣教,查出动脉瘤及时“拆弹”
    拥有了精湛的手术技巧,陈四方并没有就此满足。他的内心正在琢磨一件事儿——面向普通大众,加强动脉瘤防治的科普宣教。和奋战在手术台上力挽狂澜相比,这项工作看似不怎么有技术含量,实则非常有意义。
    “在日本,70%-80%的动脉瘤患者在瘤子未破裂时已接受手术治疗,此时手术效果好、风险小。而我国90%以上的患者是瘤子破了才紧急送入医院救治的,这种情况下,手术风险很大,而且患者的脑部功能容易遭受损伤。”说起这组鲜明的数据对比,陈四方不禁为那些错失治疗良机的患者深感痛惜。
    在陈四方学成归国前,厦门的医院还没法常规独立开展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一般先用药物保守治疗,如果能活下来,待病情稳住了,再转到有条件做手术的医院手术治疗。动脉瘤第一次破裂的死亡率就高达30%-40%,第二次破裂的死亡率更升至60%-70%,而第一次破裂的患者,约有一半的人半年后会出现二次破裂。
    现在,陈四方带领的脑血管病外科组能够全天24小时为动脉瘤患者提供治疗,患者不出厦门也能得到专业手术救治。他希望通过普及健康知识,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动脉瘤,反复头痛头晕的时候及时去医院检查,一旦查出大于5毫米、形态不规则的动脉瘤,建议尽早手术,不要等到“炸弹”爆了才匆匆忙忙到医院。
    提起陈四方,第一医院的同事们都忍不住夸一句“这小伙子真不错!”他还被评为第一医院“首届十佳医生”。如今,陈四方即将提升为副主任医师,他还担任厦大助理教授,医教研全面发展。面对这些成绩,陈四方自己很是谦逊。他说,自己专业方面能取得今日的成果,也是赶上了好时机,近几年医院相关科室的理念在转变,大家对动脉瘤的认识更加深入,放射科的配套检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动脉瘤检出率提高了,这都为他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王占祥说,陈四方是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第一个送出国学习的医生,他学成回厦,推动厦门的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得益于市卫生局的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和第一医院的人才培养战略。厦门卫生系统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很多机会。接下来,我们要送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国门,学习国际一流的技术,回厦造福广大患者。”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3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