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不生病不等于健康 公众缺乏健康管理意识

2013-07-23 09:48:55中国新闻网admin查看次数:796

    日前,针对公众对于自我营养健康状况的评估及公众自我健康管理现状的一项网络调查发布,被调查者中,26-40岁人群占到了81%。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两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而四分之一的调查者认为不生病即等同于身体健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于康表示,“不生病就是健康”的观点是错误的,健康绝不等同于不生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精神及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且能够达到较长的健康寿命,很多人对健康概念的理解仍存在误区。

    公众缺乏健康管理意识

    于康指出,关注并获得健康,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健康是需要管理的,营养需有提前量,公众要做足提前量。”健康损害是由多步骤构成的一个过程,健康需要一定的储备量,开始时表现为储备减少,随后便出现功能下降,之后才是发现疾病。举例来说,睡眠不好、脱发、上楼梯腿发软等现象,已经不仅仅出现在老年人中,不少青年人也会出现。

    注重饮食多样化

    在被调查者选出的导致不健康的诸多因素中,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污染及研究排在前三位。于康解释,这基本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况,生活不规律,长时间熬夜等,以及缺乏运动,是影响不少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以运动为例,事实上目前仅有20%左右的人群真正达到了国际推荐运动标准。

    “饮食不规律也是导致不少人出现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于康称,一日三餐是保证健康的重要途径,应注重饮食的多样化及平衡膳食。研究证实,保证每天摄入20种左右的食物,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建议市民平时尽量摄入多种类的食物,也可以选用口服膳食营养补充剂。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9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