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台海新闻 >> 查看内容

台湾学者称马英九最忌“国家认同”

2013-06-26 13:56:56环球时报admin查看次数:845

      资料图:马英九强调,“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很特殊的关系”。图片来源:台湾“中央社”

      【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石之瑜25日在台湾《中国时报》撰文,原题《马英九的无能是政治扮演》,全文摘编如下:

      朱立伦岳父高育仁指马英九无能已经定调,各界多表赞同。但真正定这个调的,应是马英九自己。回想当年反贿辞官的他,怎可能无能?所谓无能,是有意的选择,不全是性格,更绝不是能力。解谜,必须从两岸关系与“国家认同”层面入手,才能掌握他之无能,同时是台湾的政治结构与他个人的策略理性所共同造成的。

      回想50年代美国总统艾森豪领导北约采取巨棒政策,宣称要用原子弹回应华沙公约国家发动小规模的传统战争,外界批评这样的吓阻缺乏信用。艾帅强硬表示他绝对下得了手,外界简直视他为老粗,他也乐得扮老粗,可有助于他建立巨棒政策的信用。实则他一点不老粗,巨棒政策是当时他控制国防预算重要元素。

      马英九不是扮老粗,而是扮无能,于是他凡事不提自己看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象是学开车的人如果紧盯车头,反而把持不稳,必须看远,才能确保方向。马英九喜欢紧盯正在发生的各种舆论,希望根据舆论判断哪件重要,这就象是盯紧车头在开车。根据舆论来判断,导致声音大的会得到关注,因此大家为了被听到,就愈来愈大声,各种手段层出不穷,社会变得极端,而治理方向也随之模糊。

      有能力如马者,却没目标,显示他是刻意回避目标。碰到大事要他拿主意,定方向,他宁可表现得似乎是父子骑驴般六神无主。不是他对事情没想法,亲近者往往替他辩护,说他有个性。这些辩护不无道理,记得反贿时,马英九义无反顾,完全不理舆论,这种坚持曾让他突破党内大佬抵制,高票当选党主席。那么,为什么入主大位后却益加回避方向呢?这不能不回到他的“国家认同”问题。

      马英九最大忌讳就是“国家认同”,连带影响到他对两岸政策的空间。他总说要依民意,所以得出“不统不独”的大方向。但人们好奇他自己内心有没有方向,就像“台独”主张者,不论马英九如何澄清,一律不听,把他讲成是包藏祸心的统派。基层的基本教义派就是如此相信马英九的狡诈邪恶,怎么澄清都没用。民进党的领导阶层更策略性故意说他是“卖国”的、外来的,对他进行政治骚扰。

      马英九相信这是自己的罩门,担心任何有关讨论,对他必然不利。试想,这时假如他在其它问题上表现出有立场、有方向,是不是人们就会逼问他的“统独立场”?思及于此,最好他对所有问题一概表现成民意至上,丝毫不流露自己的偏好,因为他最需要的,是自己凡事都没有偏好的名声,而这个名声,恰恰是用来保护他在“国家认同”与两岸关系上不要采取立场。厥为他看似无能的内幕。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69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