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把爱留下来
女教师去世前从龙岩来厦捐献器官和遗体
▲陈冬红弥留之际,亲人向她做最后告别我走了,把爱留下来
这是一条悲伤的新闻,悲伤中,又充满了浓浓的温情和大爱,以及诉不尽的感动。
昨天凌晨2点多,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内,在亲人的陪伴下,43岁的陈冬红平静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时光。遵从她的遗愿,她的肝、肾、角膜、遗体将全部捐献,帮助有需要的病患。
为捐献遗体租车来厦
陈冬红是厦门市第二例器官捐献者,生前患有脑部胶质瘤,这种肿瘤在十大常见肿瘤中,致死率高居第二位。据亲人介绍,早在一个多月前,她就主动提出,去世后,要将自己的肝、肾、角膜、遗体全部捐献。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保证器官可用,今年1月10日,她特地让家人从龙岩上杭租车,来到中山医院住院。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她为何选择远离家乡,特意来厦门呢?陈冬红的家人向导报记者揭开谜底。1999年,陈冬红从老家来厦,投奔在这里工作的弟弟,她并没有上过大学,靠自学拿到大专文凭,在思明二小找到一份语文老师的工作。工作两年后,虽然弟弟离开厦门到山东,她却依然选择留在厦门,后来她告诉家人,这里让她有家的感觉。
家人说,最终夺去陈冬红生命的是脑部胶质瘤,而这个病已经折磨她长达十余年。早在1998年,她因头痛检查出脑部长有胶质瘤,在福州接受了第一次手术。来到厦门后,肿瘤多次复发,几次手术治疗,家中财产悉数耗尽。两年前,病痛的折磨让她告别心爱的讲台,全校师生为她发动募捐,筹措手术费用。师生的关爱和医护人员的照顾,让她和家人备感温暖,当时她就萌生了捐献器官和遗体的想法。
亲人们支持她的选择
治疗后期,医生告诉陈冬红和她的家人,脑子里的肿瘤太大已经没法手术了,出于人道考虑,建议她返回家中,在亲人陪伴下安静地度过生命最后时光。
一个多月前,陈冬红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手脚已经不听使唤了,她委托弟弟与厦门市红十字会联系,表达了捐献的意愿。让人意外的是,家人对于她的决定并不反对。不过,由于器官移植要求严格,院外没法取用。为保住器官,她只能选择来厦门,在医院里告别人世。
昨天凌晨1点多,家属和医务人员站在病床边,为弥留之际的陈冬红举行了简短、肃穆的告别仪式。 “人死了烧了就没了,不如留下点东西,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陈冬红的弟弟说,姐姐临走前是这样和他讲的,他和家人都理解姐姐的这个决定。
陈冬红有一个孩子,家人向他隐瞒了母亲的真实状况,打算等他成人懂事后,再郑重地告诉他,相信他一定会为妈妈感到骄傲。
相关链接
厦门实现遗体捐献45例
当前我国遗体捐献的供需缺口巨大,医院里有大量病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挽救生命,医学院的学生也没有遗体可供解剖教学。2011年12月13日,在海沧文圃山陵园的厦门市遗体与器官捐献文化馆,时任副市长的潘世建在现场填写了一份登记表,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他也是福建省厅级高官进行遗体捐献登记第一人。
从2006年至今,厦门市实现遗体捐献45例,眼角膜捐献21例,肝脏、肾脏各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