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套餐: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12月7日,本报的《有病的检不出 没病的查出病》一文刊发后,引起不少读者的共鸣。医生指出,项目选择不合理和市民观念有误是造成体检“失查”与体检“乌龙”的首要因素。近日,有读者提出,究竟如何选择体检套餐才算合理?就此,记者咨询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检部主任周莉。
原则1
项目量随着年龄递增,
40岁是分水岭
周莉说,三级医院的体检套餐,都是医生精心准备的,比市民自己选择的要合理得多。“套餐选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项目跟着年龄走,年纪越大,选择的项目也要越多。”她向记者出示了一份该院的体检套餐介绍,共有七大套餐,价格从200余元到2000余元不等,后面还附有数十个可选项。
40岁是个重要的分水岭,从这个年龄起,不少疾病开始找上门来。心脑血管疾病开始高发,建议每半年或一年查一次血压、血脂、血糖,还应做心脏彩色B超、颈动脉B超。40岁以后的烟民,每半年应做一次胸部X线照片或CT检查;此外,每年一次的胃癌筛查也不容忽视。女性45岁以后,每年应查一次骨密度。
原则2
项目选择要有目标性
体检的另一项基本原则是“少花钱,多办事”,项目选择要有目标性,特别是对那些单位限定金额的体检者而言。“体检项目琳琅满目,我们也不知道怎么选,只能安排统一的套餐。”某企业员工体检的负责人说,尽管医生给出了不同的套餐标准,但考虑到是单位福利,必须统一,只好选择了最基础的检查项目。
周莉表示,基本目录上规定的项目与基础套餐项目基本吻合,价格不到300元。市民还可根据自身职业、生活习惯等特点,另选项目,“福利是单位给的,身体却是自己的。”比如,普通体检仅能检查体内重要器官的优良状况,不包括肿瘤检查,肿瘤高危人群(家族病史、工作环境等)加上肿瘤筛查项目是必要的。
她特别指出,入职体检项目完全是由用工单位提供的,大多比较简单,并不能算作健康体检。
【医生提醒】
工作压力大,要把好心脑血管关
本报曾报道,近几个月,我市多名警察突发脑溢血,这能否通过体检防患于未然呢?
周莉介绍,一些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方式又不健康的工种,比如销售、警察、会计、金融从业者等,患“三高”者很普遍,应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此外,肥胖者、有家族病史者等高危人群,也应定期检查。项目主要有冠心病风险和脑卒中风险筛查,包括眼底镜、心脏超声、血管超声、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头颅CT平扫、血脂、肾功等。
厦门人爱“进补”,女性要重视乳腺及妇科肿瘤筛查
周莉说,厦门人冬季爱“进补”,但这些“补品”往往含有激素等成分,因此厦门女性患乳腺及妇科肿瘤者不在少数。除一些常规体检项目外,建议厦门女性尤其是40岁以上女性,多做个妇科套餐,包括乳腺超声、乳腺钼靶、妇科超声及TCT、HPV、肿瘤标记物等项目。
此外,厦门市民经常食用一些碘含量较高的海产品,甲亢等甲状腺疾病较为多发。她建议,市民应将甲状腺筛查纳入常规项目。
>>>链接
体检采用“1+X”模式
《中国健康体检项目指南》规定了体检应采用“1+X”模式。“1”是基本目录,包括基本健康信息搜集,问卷问诊(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方式、个人病史、家族病史),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即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和脉搏;物理检查,即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妇科),实验室与病理学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即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潜血;生化检查,即肝功、肾功、血脂、血糖、尿酸;细胞学检查,即妇科病理)及影像学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胸片、腹部超声)。“X”是个性化的选择项目,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小贴士 】
哪些常见项目适合你
CT:风险人群为50岁以上,有吸烟及被动吸烟,有肿瘤家族史,有慢性肺病感染疾病,相关肿瘤标记物持续升高者。
胃镜:风险人群为40以上,伴有消化道症状者;45岁以上人群,反复幽门螺旋杆菌检查阳性者。
肠镜:风险人群为40岁以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家属患大肠癌史,本人有癌症史或肠息肉史,或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阑尾炎者。
肿瘤标志物:风险人群为50岁以上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适用于男性,CA125适用于女性。
乳腺超声、钼靶:风险人群为35岁以下做乳腺B超,35岁以上已生育者做钼靶。
糖耐量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风险人群为45岁以上(城市男性人群可适当下调至35岁),肥胖、体重指数大于28,代谢综合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