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金首饰清洗遭遇“瘦身”消费者常吃“哑巴亏”

2012-11-09 11:36:01厦门日报admin查看次数:964
     王小姐最近清洗了身上的黄金饰品,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被“宰”了,而且损失还比较惨重——她的金戒指买的时候有7.5克,可要出售时一过秤,才发现只剩7克了。金项链、金手镯、金手链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瘦身”,王小姐掐指一算,一套总共30多克的首饰,竟减少了近4克。也就是说,这一套首饰“缩水”了近两千元。
   好好的黄金首饰,怎么会突然“瘦身”?王小姐想起了一个多月前,她曾清洗过这套首饰,可是清洗黄金耗损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她怀疑自己的金首饰被动过“手脚”,可无凭无据,也只能自认倒霉,吃下这哑巴亏。


   黑心金店会让首饰越洗越轻


   那么,到底清洗黄金是不是真的存在“被动手脚”的可能?昨天,记者来到中山路附近的金银加工店进行暗访。记者注意到,在一些个体打金店,清洗首饰的收费大都很便宜,收费5-10元,就可以当面清洗,现场交货。不过,“偷金”其实就是在这看上去天衣无缝的当面操作过程中发生的。
   “其实金饰品能不洗就不要洗。”一家金银加工店的店主坦言,行业内黑店“偷金”现象很普遍,“偷金”大多采用“王水剥金”。“王水”就是用浓硝酸和浓盐酸混合而成的清洗液。正常金饰即使用腐蚀性较大的盐酸洗,也不会明显减重,但如果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混合的“王水”则会“剥去”一层黄金,如果浸泡时间不长,减重相对较少,消费者一般很难发现。
   据介绍,有些商家在清洗黄金首饰时,都会准备两个盛放不同液体的小桶,一个是正常洗金的液体,另一个则放置了“王水”。首饰在“王水”里浸泡时间越长,金减得就越多,即使消费者在现场看着清洗加工,也不会发现问题。
  

 “洗金”耗损最多可达10%


   据了解,金银饰品清洗“被瘦身”,已成“潜规则”,先“剥”再泡,“偷金”有术已广为人知,只是“偷多偷少”的问题。
   而在商场或品牌连锁首饰店,对此也早有防范。记者留意到,在品牌黄金柜台,如果消费者要进行黄金置换,则需要在购买克数基础上扣除10%的“损耗费”。一大型黄金首饰连锁店的销售人员说:“我们接受黄金产品间的款式置换,但很多消费者会因清洗不当造成重量严重损耗,所以我们在售出产品时都会交代消费者,留存发票,到本品牌店里免费清洗,才能享受无损耗置换。”
   业内人士也建议,在加工、清洗前消费者务必要记下首饰的确切重量,加工后再到专业珠宝店称量一下,切不可以为“当面加工”就是“万无一失”,防止出现“黄金缩水”。同时,在加工前应与店主确认首饰重量,并开具票据,以便“被偷金”时能进行索赔。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44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