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人物奇闻 >> 查看内容

陈四方:私人电话成病患咨询电话

2012-08-16 14:27:19厦门晚报admin查看次数:1266

   陈四方在神经外科当医生一度想当“逃兵”,他担心自己稍有疏忽就会让患者失去生命。去日本进修后,医技进步,他更愿意与患者沟通了,甚至成为患者一家的保健医生。

   与患者相处,该把患者当作上帝?陈四方不认可这种说法。他认为,医患之间应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可以自由、轻松地沟通。他总结,与家属的首次谈话最重要,这是建立互相信任的开始。因此,与家属或患者谈话,他不会边走边说,一定要面对面,单独在办公室长时间沟通。陈四方说,让家属理解你的治疗方案,信任你,才能避免医疗纠纷,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才能沟通顺畅。

   牺牲两晚休息时间
   及时为患者施行手术

   神经外科的患者病情多是急且危重,往往是接收患者的十几分钟内,医生就要准确判断患者的整个病情发展情况、愈后情况。否则,患者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导致死亡。如颅内动脉瘤破裂时,患者处在破裂初期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家属与患者都意识不到病情的危重性,医生的沟通与及时的治疗尤其关键。

   去年春天,一名45岁的男市民在打羽毛球时,突然抽搐昏倒在地。送到第一医院,接到电话赶来医院的陈四方医生根据症状,判断是动脉瘤破裂,已经造成整个脑组织表面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准备做CT时,突然又发生抽搐,还出现呼吸暂停的症状,只能先送回病房等病情稳定再做检查。直到第二天晚上,该患者才恢复正常呼吸,接受影像检查后,陈四方给患者及时进行了手术。

   连续两晚都是陈四方休息的时间,患者入院第二天的连夜手术,做到第三天凌晨,手术时间超过7个小时。一个礼拜后患者就恢复正常,2个月后就正常上班了。

   舅舅患动脉瘤离世
   身为医生的他深受刺激

   积极抢救患者,除去医生本职责任,陈四方坦言,还有个动力来源于大舅舅。2004年秋季,那时陈四方刚到第一医院,家里突然来电说大舅舅白天突然头痛,躁动不安,送到南安当地医院,说无法治疗,转到陈四方手上。由于当时的设备与技术限制,大舅舅手术没法立即做。第三天,大舅舅突发心跳骤停,抢救之后,也没有好转迹象,相当于脑死亡,全家只好放弃治疗。失去亲人的打击,让陈四方更加清楚动脉瘤的可怕,“就像已经站在门口,知道该怎么做,却没法做,就差了那么一步。”他说,最糟糕的是,大舅舅的病,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没法解决亲人的病痛,这让他有些无法接受。

   大舅舅离世后,除去正常工作,他开始苦读专业知识与英语,希望能抓住机会再深造,对动脉瘤能有更深入的研究。

   2010年,陈四方拿到日本三菱集团、厦门建发集团和第一医院合作设立的人才培养基金,去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学习了一年,专攻脑血管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是主要方向。

   去日本进修后调整心态
   再不会烦患者的电话

   去日本前,陈四方不愿意留电话号码给患者家属。现在,他习惯把电话号码留给家属,他的电话像热线,出院了也常接到咨询电话,甚至有患者把陈四方当作整个家庭的保健医生,但他再不会有麻烦的感觉,“关键是调整心态,被动变主动啊。”陈四方说,也许是进修后觉得心里有底,也有可能是进修期间日本医生的敬业精神改变了他。

   陈四方说,在日本,他跟随的是一名58岁的单身女教授,每天早上4点半,她就会把当天工作安排发到陈四方的邮箱里。即便出差后晚上10点才回到日本,她也直接赶到医院工作,这种敬业精神对他的影响很大。而且,日本的医患之间相处很轻松,彼此有足够的信任感。陈四方希望自己与患者也能建立这样的关系,与每位患者都能成为朋友,形成良性循环。

   陈四方还介绍,日本是世界上动脉瘤最高发的国家,对动脉瘤的防治工作做得最好。大部分国家处理的是已破裂的动脉瘤,而日本做的是对未破裂的动脉瘤预防工作,推广全民脑血管造影检查,检出率很高。中国有99%是破裂动脉瘤,日本则只有30%,且日本对此手术技巧也极为娴熟,一般住院医师也能轻车熟路地处理突发破裂的动脉瘤手术。陈四方希望能把日本对动脉瘤治疗的模式搬回来,结合实际,改变治疗观念,在做体检时,也能完成头部CT,及时发现脑血管疾病。他相信,未来十年可以慢慢扭转现有的治疗观念。

   文/图 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高树灼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04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