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医托猖獗 向安保叫嚣“你抓我呀”
病人尚未走进医院大门即上当受骗
医托向安保人员叫嚣“你抓我呀”
惩罚远低于利润 乌市医托愈见猖獗
近期,《法制日报》新疆记者站接到不少患者反映,大量慕名来到乌鲁木齐各大医院就诊的新疆地州农牧民,因对医院的就诊流程不熟悉,面对专家号一号难求又加上求医心切,落入了医托设计的陷阱,很多人甚至都没走进医院大门,就上当受骗。
记者近日到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多家医院走访调查发现,医托活动日益猖獗,打击医托的行动则因为长期存在法律空白而陷入尴尬。
记者亲历
“演双簧”套近乎坑骗患者
8月3日早晨8点,《法制日报》记者来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还没走进门诊楼,就有一个手拿病历、貌似患者的中年男子走近和记者搭讪。
“来看病吗?”该男子操着一口河南话问记者。
“嗯!”记者回答。
“这里的专家号都挂完了,听说某某医院有个从上海来的专家在坐诊,我正要过去……”正当该男子向记者推介时,又有一个中年妇女靠了过来。“是呀,我也听说了,要不我们一起过去看看。”
两个人一唱一和,让记者欣赏了一出精彩的“双簧”表演。
“这是医托惯用的手法之一。他们利用病人都想找专家看病的心理,以专家在外院坐诊为由,骗走患者。”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卫科科长张旭随后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头目自曝
当医托来钱快效益好
据记者了解,不久前,年近50岁的张大妈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看病时,在医院附近公交车站就遇到了医托。
“阿姨您好,还认识我吗?我是您家旁边14号楼老刘家的儿子。”张大妈回忆说,当时一个小伙过来搭讪,她以为对方是熟人。
“他说在大医院看病要排队,专家号早就卖光了,他认识一位专家正巧当日在另外一家医院坐诊,于是我就跟着他去了,开了近千元的药回来。”张大妈说,直到回到家和家人说起此事,她才反应过来,自己受骗了。随后张大妈报了案。
今年6月14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卫科特勤分队抓到了这名医托,没想到这名看似朴实的男子还是个医托头目。据这名医托史某供述,他在小西门做生意,与朋友一起在乌市南湖一家医院承包了中医科,每月拿走总收益的10%至13%。他手下一共有9名医托,4人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剩下的在自治区中医医院,负责把病人拉到承包的科室去看病。为了保险起见,一般每次骗取不超过2000元。
“当医托钱来得快,这个月效益不好,我拿了3200元。好的时候,我拿过5500元。”史某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他说组织里有严密的利益链和规矩,谁的“工人”出了问题,或遇上病号要求退钱的,谁就去负责处理。
保安披露
医院年受理69起医托行骗案
为了打击医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卫科专门成立了特勤分队,12名队员负责和医托展开较量。特勤分队队长刘洋向记者表示,医托一般受雇于一些中小型的民营医院。负责探消息的人会在大医院周围寻找外地口音、衣着朴素的老年患者,然后观察其手中的病历、检查报告,从上面了解患者的姓名等信息,然后告诉在医院门口位置或者院内的医托,让其以朋友、远房亲戚、病友的身份套近乎,或者干脆在诊室门口等候,以专家在外院坐诊为由,骗走患者。
“接到报案后,我们也只能让上当的市民在警卫室里等着,等到医托再次出现时,把他扣下,要求其退还药费。一般情况下,被现场抓住的医托都会如数归还药费,但仍会继续行骗。”刘洋说。
从刘洋向记者提供的报案材料和询问记录,记者发现多起案例中,追回医药费最多的一次达9000元。不过也有受骗患者等了一个多月也没等来医托。
据介绍,仅2011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受理了69起被医托行骗的案例,但仅追回经济损失1.8万元。在这个数据的背后,更多受骗上当的患者吃了哑巴亏,甚至有的患者还浑然不知地在吃药。
“换面孔”
医托与打击队伍“躲猫猫”
按口音各成一派,划地为区;精密组织,统一指挥……这些游走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各大医院的医托,不仅隐藏在医院门诊大厅、诊疗室、B超室等就医人群中,用各种手段拉走病人,使一些病人的病情被耽搁,人财两空;还对提醒患者不要上当受骗的医务人员进行拉拢或恐吓。
面对如此肆无忌惮诱骗患者的医托,各家医院都感到无奈又无力,只能与医托斗智斗勇加以防范。
近日,记者先后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实地暗访和调查发现,几乎乌市较大型医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医托现象。
记者了解到,几乎每家医院都有过保安抓医托的情况,“有时,半个月就抓了10多个”。但是,每次抓到医托扭送到附近的派出所,派出所由于没有对此作出处罚的法律依据,只能对医托进行教育,24小时之内就得放人。被放出来后,一些“老面孔”医托又会重新出现在医院里。如遇到保安再来干预他的“生意”,甚至会叫嚣:“你抓我呀,放了我还来。”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保卫科长马学智说。
就在几日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卫科有经验的特勤队员发现一个医托正在给患者“下套”,于是上前提醒患者。可求医心切的患者不理解地说:“关你什么事!”这让医托更加猖獗和嚣张。此时,不知从哪里冲出来五六名壮汉,他们将特勤队员团团围住,要挟、谩骂、挑衅、推搡,要求放了医托,对于穿着制服的医院特勤队员没有丝毫畏惧。
张旭介绍说:“从近期我们接到的两起投诉医托、患者上当受骗的案例看,我们发现医托们是有组织、有分工的,他们探信息、尾随、上前搭讪、引路、望风等相互配合。医托发展已组织化、规模化,他们分工明确,招数也在翻新。”
“明知道他们是医托,却拿他们没办法。在医院内,只能抓现行,然后驱赶他们。在医院门口或附近公交车站的,不属于我们的管辖范围,我们就没有办法了。”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保卫人员向记者道出了医院的无奈。
据记者了解,乌市多家医院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医托猖獗的情况,并成立了集中打击医托的队伍。但随着打击医托专项治理行动的展开,长期游荡在医院内的医托减少,可医院外却是另一番景象。原来,狡诈的医托玩起了“躲猫猫”,他们每天徘徊在医院门口两侧,寻找“猎物”,忽悠的伎俩越来越多,行骗从“地上”转为“地下”,且一两个星期换一批新面孔,给打击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上当的患者依然不时出现。
治本之策
根除医托需法律保障
“我们没有执法权,目前也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能处置医托,医托们甚是猖狂。即使掌握了医托骗人的证据,也不能立即实施抓捕,必须先上报公安机关,经批准后才能抓人,这样往往贻误时机。”张旭无奈地向记者说。“长期以来,由于法律法规的空白,没有相应的罪名,对于医托的打击陷入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
张旭说,截至目前,惩罚医托的依据仍然是1998年12月卫生部、公安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清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托违法行为活动的通知》。该通知仅指出,医托是违法活动,对查获的充当医托行骗的违法人员,根据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也就是说,医托面临的最大惩罚就是15日拘留和200元的罚款。这些惩罚,远远低于给医托带来的丰厚利润。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视医托为“金饭碗”,有些甚至全家上阵。
乌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现有的法律法规还存在漏洞,打击医托还需要多部门联合整治。此外,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也让医托钻了空子。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院长陈彤认为,治理医托坑人现象,关键在于铲除其赖以寄生的土壤,剪除医托与“黑诊所”之间的利益链,让它们彼此失去依附。这就要求建立社会联动机制,集合多方面力量和资源,坚持防、治并举,多管齐下,令其无立身之地。
新疆律师协会副会长张伟民8月5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执法部门加大了查处力度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还是目前法律法规对查处医托没有具体规定,执法人员有心无力起不到威慑作用。相关执法部门不但要将医托绳之以法,还要对那些雇佣勾结不法医疗机构、小诊所的不法行为,依法坚决予以查处。不仅要加大对医托的打击力度,给予严厉的经济乃至治安处罚,断绝“黑诊所”的业务来源;而且要对雇佣职业医托拉客搞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这就需要医院、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联手行动,综合治理,切实净化医疗服务环境。(记者潘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