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奶妈妈”需要一间哺乳室
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专家呼吁社会给新妈妈们更多关爱
医生指导准爸爸喂奶。
有这么一群年轻母亲,因工作忙,只好每天揣个吸奶器,在单位里躲进卫生间悄悄挤奶,尽管尴尬但坚持为之,她们被称作“背奶妈妈”,储存的奶回家再喂给宝宝。
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市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学校主管护师张景玲说,母乳喂养好处多,不仅能为孩子提供均衡营养、保障健康,又能降低母亲患乳腺、卵巢等疾病几率。她呼吁社会给予“背奶妈妈”更多关爱。
现状
找挤奶场所费脑筋
躲在车里差点中暑
小张是一名新妈妈,宝宝已经快一岁了。她是一家全球知名婴儿奶粉企业的业务人员,但她却坚持纯母乳喂养,毅然加入“背奶妈妈”行列。在家时,她直接给宝宝喂奶,但小张家离公司较远,她每天上班时都会塞个吸奶器,并带上一个干净的保温瓶,里面放上冰块,每隔3个小时,便挤一次奶放进储奶器,下班后便把保温瓶带回家,把奶放冰箱储藏好,第二天让婆婆把奶热过了给宝宝吃。
近几个月,小张出差3次,即便出远门她也不忘带上吸奶器,依旧按时挤奶并储存好,回家时便把这些奶带上。因为不挤奶,便会出现漏奶,泌乳也会减少。有时候,出门在外,到哪里寻找私密的挤奶场所和合适的储存地,着实让她大伤脑筋。
宝宝才几个月的小刘也是“背奶妈妈”,她向张景玲诉苦:“偌大的公司,为啥就难找挤奶的地方呢?”办公室、会议室这些地方经常会有人,厕所她又嫌不卫生,并且,长时间占用本就紧张的厕所挤奶,难免会让同事不满。
后来,在朋友建议下,她买了厚实的遮阳罩和挡帘,躲在私家车里挤奶。然而,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烈日高温把车厢烤得像个蒸笼,有一次挤奶时,她差点在车里中暑,她只得放弃了。
建议
腾出一间母乳喂养室
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
张景玲告诉记者,据她所知,只有医院、机场和少数大型企事业单位设置了专门的哺乳室。她建议用人单位给哺乳期女性更多理解和支持,腾出一间母乳喂养室,让新妈妈们在此挤奶或供哺乳期员工的家属带宝宝来吸奶。她说,这种人性化举措还可以给女员工带来心理慰藉,更好地投入工作。同时,母乳喂养的宝宝减少了生病的可能,也减少了女员工请假给孩子治病所耗费的时间。
其实,早在20多年前,国家就规定女职工享有“哺乳权”,今年4月新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相关新闻】
当上妈妈,不一定懂得哺乳
昨日,市妇幼保健院举办了“母乳喂养竞技赛”,数十名准爸妈参与。活动以问答互动形式为大家讲解了母乳喂养的好处和误区,并且教准爸妈正确喂奶、挤奶姿势,现场表演。
妈妈少乳,需调整心态
陈女士的宝宝已经1岁多了,她的奶水较少还会漏奶,月嫂说这是她奶水质量不高,“给孩子当零食都不够,”喂奶时便戏称“找妈妈嗑瓜子”。这加剧了她的紧张,到了3个月,奶水分泌越来越少了,到医院检查时,甚至用吸奶器吸了半天,奶水还没不过瓶底。好在她听从医生指导,坚持了下来,到了6个月,奶水又渐渐够了。11个月时,因宝宝经常咬乳头,她患上了急性乳腺炎,接连发病3次,乳房刺痛,可她继续坚持母乳喂养。如今,小陈的宝宝很健康。断奶后,小陈感到失落,因为没了那种把宝宝“完全抱在怀里”的感觉。
一个月长3斤,越胖并非越好
小胖(化名)是纯母乳喂养,出生后第一个月便长了3斤,这个“大胖小子”可把奶奶乐坏了。张景玲说,宝宝并不是越胖越好,过大的宝宝可能对以后成长带来隐患。她建议小胖妈给孩子“减肥”,喂奶时只喂前半段的奶,后半段富含脂肪的奶则舍去,同时让小胖多做运动。
小诗(化名)一直是纯母乳喂养,但身体却比较消瘦、多病,原来,小诗妈喂奶时总是两边乳房轮流喂,小诗这边吃几口那边吃几口,吃不到后半段的奶就饱了,难怪体重长不起来。所以医生建议:给婴儿喂奶时,应一侧乳房排空再用另一侧哺乳。
别人妈妈的奶不算“纯母乳喂养”
张景玲说,根据定义,其他母亲的奶不算纯母乳喂养,母婴之间缺少哺乳时的交流互动。她说,母亲确实缺奶时可以借用其他母亲的奶,但为保证安全,最好巴氏消毒(62.5℃环境下消毒30分钟)后喂养。
她还指出,3个月后孩子需戒夜奶,这时夜奶只是心理需要,母亲不能惯成其坏习惯。另外,世卫组织要求,母乳喂养应坚持到两岁或以上,这是绝大部分中国妈妈难以做到的。
记者 苏奇 通讯员 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