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孩子走过初三……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浸透着父母的无数心血;每一个孩子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父母的每根神经。今天,“谈心”讲述的是一个初三学生老爸的纠结和快乐。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再一次看到,血脉相通的亲情和爱,是对孩子生命最好的滋养。讲述中的陈先生用亲情、爱心和耐心,陪伴孩子顺利走过了成长中的雨季。
讲述
儿子终于“靠谱”了
陈先生(厦门某初三学生家长)
那天,当从网络上确认儿子被他心仪的那所高中录取时,一种由衷的欣慰和快乐就那样撞击着我的心头。回想陪同孩子一起走过初三的岁月,我突然百感交集,过往的日子就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回放……
记得去年秋天,开学还没几天,刚刚升入初三的儿子就说不想去学校上课了,他说在学校上课“跟坐牢一样”。我和他妈妈苦口婆心,老师、亲戚、朋友轮番上阵,但是,不管谁劝说都没有用,儿子就是不想去学校。
儿子是那种聪慧、敏感、热爱运动的孩子,有自己明确的是非观,我知道他不会轻易学坏。但十几岁的孩子放弃学习机会,离开校园的他能做什么?我们一家人因为儿子的这个决定纠结不已甚至几近崩溃。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地回到校园?
其实,这之前,孩子因为一次意外,脚受了点伤,对于喜欢运动、特别是爱打篮球的儿子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打击。因为在球场上,儿子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感觉了。儿子对我们说:“球都打不了了,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我能感受到孩子内心的那种压抑和挣扎。或许,这正是孩子自暴自弃的原因!
我们一方面和学校班主任、老师联系,期望得到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也决定帮助孩子重新找回信心。辗转反侧几日,我们为孩子聘请一个篮球教练,为儿子做辅导。
我和儿子商量:每天先选择性地去上他喜欢的功课,比如上午或是下午上课,活动课时间或是晚上就可以在教练的指导下去打球。
让我有些喜出望外的是,儿子对这样的建议并不排斥,这让我看到了希望……终于,儿子回到了学校,回到了课堂。让我十分感动的是儿子所在学校和老师们莫大的包容,他们不仅给了儿子选课的特殊“待遇”,更重要的是,也给了儿子诸多关怀和爱。
那段日子,只要是儿子练球,不是上班时间,我也都在球场陪伴儿子挥汗如雨……就这样,儿子在球场上慢慢找回了自信,曾经令他厌倦的课堂也变得有趣起来。
前几天,儿子调皮地对我说:“老爸,我还是靠谱的吧……”我想说,是的,儿子。我们相信你。不管未来的道路还有多长,我们都会陪伴你一起走过!
点评
对症下药解开了心结
林瑛(厦门湖滨中学心理教师)
家长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结果的最大决定因素,陈先生的例子,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过很多道坎,或大或小地影响着我们一生的轨迹,而面对这些坎坷的所思所想以及作出的选择,又决定了我们后面的路是越走越宽还是转进死胡同。
陈先生的儿子就遇到了这样一道坎,他在进入初三之前遭遇的意外,让他在自己最热爱的球场上再也找不到自信。即使是成年人都未必能够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何况一个孩子,于是一扭头就撞进了"死胡同"。
任何一个家长在这个时候,必然都像陈先生一样纠结不已甚至几近崩溃,但却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像陈先生一样看到孩子行为变化背后的心结所在,然后用正确的方法解开孩子的心结。
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家长们苦口婆心跟孩子列举学习的重要性,或是运用强硬的手段每天把孩子押送到学校,至于孩子是否用心学习,就只能让老师去操心了。
我们也看到过,有些家长拧不过孩子,任其远离校园,或是混迹网吧结交狐朋狗友浪费青春,或是闭门不出成为无法与人交流、无力谋生的“家里蹲”。你说他们不爱孩子么?当然是爱的,那为什么孩子不学好呢?
家长总是深爱着孩子,可是孩子却常常对这种爱表现出厌烦和逆反,为什么?所谓的爱田结出毒果,必然是园丁因为不了解自己种下的种子,结果下错了肥料、用错了养护的方法。
我们把眼光转回陈先生身上,他是怎么做的?远不止是请个教练那么简单——— 积极争取老师和学校的配合,每天长时间地陪伴……正是这样的坚持帮助了孩子。
启示
不妨为孩子改变自己
林瑛老师说,从陈先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启示:
1.坚信所有问题都有解决方法
陈先生所采用的方法也许是无法复制的。可以说,这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可以适用于任何家庭任何孩子的教育方法,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家长和家长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然而,从陈先生的经历我们却可以学会一点,那就是——— 总有更好的办法,只在于家长肯不肯去找。
“我实在是拿孩子没办法了”,这是所有失败的家长都会说的一句话。可事实是,我们厌倦了,累了,放弃了。而只要足够努力,能够坚持下去,其实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如陈先生孩子的情况,如果落在我们身上,我们或许不会想到去请教练,但也可以陪着孩子做各种训练,陪着孩子在球场上挥洒汗水,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与支持,帮助孩子找回自信。
2.有为孩子而改变自己的决心
每个家长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思想、言谈、行为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思想、言谈和行为。想要改变孩子,家长首先必须改变自己。
家长自己不准备改变,而只想去改变孩子的家长终究会是家庭教育的失败者。
遇见过很多这样的家长——— 或因为工作忙,忽略了孩子;或因为情绪失控,伤害了孩子;或因为行为不良,误导了孩子……
他们很苦恼,很想帮助孩子,可是却束手无策,他们空有帮助孩子的心,却不愿出力。当然,他们一定是有理由的,生活所迫、工作重要、经济压力、长久的习惯……归根到底,就是不能变、没法变。
孟母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可以三迁其居,而有的父母,却连多抽一些时间陪伴孩子都做不到。
想要孩子健康成长,请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请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帮助孩子的办法,然后,主动了解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去改变自己。细心浇灌爱、理解与信任,必然开出绚丽的花、结出美味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