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中山医院获批全国脑卒中防治基地
▲卫生部到中山医院考察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式成为全国第二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医院。这对提高本地区的脑卒中防治水平,降低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多学科协作打造卒中防治基地
近几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超声影像科、神经外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康复科等专家团队组建的协作小组,已经在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早期教育、早期诊治、康复等方面开展多渠道、多环节的研究,成效显著。2010年,中山医院相关科室积极投入“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申报工作,并专门成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李永忠表示,成为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基地医院,对中山医院来说,既是荣誉又是责任,中山医院将积极开展卒中筛查及防治工作,让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广大群众都了解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都能够知道什么是卒中、卒中的表现、发生卒中后应采取哪些措施。“我们的筛查干预工作要从保健人群、门诊及住院患者开始,逐步推广到社区、农村,同时还要大力开展脑卒中的科学研究。”
积极宣传卒中筛查与防治知识
脑卒中即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中国是卒中大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约200万,每年死于卒中的人群约150万。卒中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痛苦与精神折磨,同时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
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但卒中并不可怕,是可以预防的。由卫生部启动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主要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而尚未发生脑卒中的人群进行脑血管疾病的筛查,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控制脑卒中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老百姓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的重视。卫生部在对中山医院开展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作的评审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成为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医院后,中山医院将担当重任,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积极宣传和开展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工作,并按照卫生部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完善脑卒中防控体系,全力以赴做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各项工作。
溶栓治疗给卒中患者带来福音
缺血性脑卒中容易导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患者如果能在发生卒中后3-6小时内进入神经内科病房,就可能有机会接受静脉或者动脉溶栓治疗。
来自安溪的王女士已57岁,她在家里洗碗时突然倒在洗碗池上不省人事,双侧肢体无法活动,约5小时后被送入中山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医生立即为其实施动脉溶栓治疗——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动脉血管,直接在脑血管堵塞部位注入溶栓剂。后患者意识清醒,四肢可活动。住院3周后,患者一切正常,步行出院。
卒中发生后6小时以上才到医院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就少得多了,这些患者卒中后残废的发生率高达75%。对于这部分患者,医生能做的首先是保护那些还没有完全坏死的脑细胞,使其免于坏死;其次是查找引起卒中的病因及患者容易卒中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帮其预防卒中复发。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目前年收治住院病人1500余人,外地患者占30%以上。自2003年开通“中风绿色通道”以来,开展超早期溶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目前,该科溶栓治疗水平已达到福建省前列,并建立了康复治疗室,明显降低了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链接
哪些人需要进行卒中筛查
卫生部颁发的《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和防控指导规范(试行)》要求:具有2项以上主要危险因素,或具有1项主要危险因素和2项以上(包括2项)一般危险因素,或既往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史者,建议接受脑卒中筛查。
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或者正在服用降压药物;高胆固醇血症或者正在服用降血脂药物;糖尿病;年龄超过50岁。
一般危险因素: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有其它的心脏疾病;呼吸睡眠暂停;直系亲属中有过卒中或心脏病史;吸烟;大量饮酒;缺乏体育运动,每周不能坚持做3次(每次至少20~30分钟);膳食中含饱和脂肪酸或油脂过多;肥胖;男性;牙龈经常出血、肿痛,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缺血性眼病史;突发性耳聋。
筛查的主要内容:颈动脉听诊,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血生化检查,神经系统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经颅多普勒检查(TC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