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药学女教授获美国版“诺奖”
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称比获诺奖“还要厉害”
据《北京晨报》报道 屠呦呦,一位年过八十的中国女药学家、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如今出现在了被誉为诺贝尔奖 “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获奖名单上。就在20天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预言性地公开指出,非院士的屠呦呦和另外一位中医科学家值得获得诺贝尔奖。
诺奖“风向标”
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做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美国期刊杂志《细胞》12日发表的标题为《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的文章指出,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等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典型例子。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年龄或成唯一缺点
此前,这位似乎已经被人们忘却的老中医科学家屠呦呦,因饶毅的一篇博文而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中提到,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他们作出的贡献,在我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
饶毅介绍,拉斯克奖是个分量极高的奖项,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获得这个奖,甚至比获得诺贝尔奖还要厉害”。
饶毅说:“事实上,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希望非常大,只是现在年龄太大了。”
发现权仍存争论
根据饶毅的介绍,青蒿素被发现于大型研究抗疟疾药物的“523任务”中,发现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饶毅说,根据对青蒿素发现历史的分析,也存在很多争论:到底谁才是代表人物?但无异议的是,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很关键,而具体分离纯化青蒿素的钟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组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