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微博到底能不能“看病”?

2011-06-28 11:22:22海峡导报admin查看次数:1064

    身体出现不适,第一反应不是去医院,而是在网上寻医问药——— 不用出门,不用排队挂号,花几分钟发条微博,就能得到专业的建议。这是时下网民们热衷的看病方法。

    在国内几个门户网站的微博上,冠以各类医生名头的微博数以千计,在微博上寻医问药,看上去好方便。输入地名、医院、医生等关键词搜索,成百上千的微博账号就会一一冒出,其中一些认证账号的 “粉丝”更是多达上万人。难怪网民不作二想便直接“@”上了这些微博医生。

    微博看病没想像中方便

    记者随机在一位“粉丝”有200多人的厦门某医生的微博上看到,不少直接陈述自己症状让医生诊断的网友,得到的回复都是“您的病情无法经网络做出判断,请来医院门诊挂号检查”。看病讲求“望闻问切”,但贪图方便的网民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台海网记者发现,微博医生对待网友咨询都较为谨慎,多数会建议网友上医院,并直言“不建议通过网络就诊”。

    事实上,这些医院和医生的微博,更多的还是与网友互动,解答各种咨询,作相关的知名度推广。微博无疑是积聚人气、增进医患沟通的重要渠道。说到底,微博并不具备“看病”的功能,它有的只是对疾病初步判定与引导的作用。

    传统门诊难以取代

    微博上寻医问药虽然具有方便、快捷,打破地域性限制等优点,但台海网记者发现,医疗机构或医生在开通微博时并不需要审核个人信息,网站也无审核医疗机构或医生资质、职称等信息的权限。不需要任何验证,就可以以“某医院妇科医生”、“某医院肝胆外科医生”等注册微博。如果网友接收了错误或者虚假的信息,后果不堪设想。

    更何况,微博上的诊疗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如果发生误诊或者延误病情,患者只能自担风险。有病,还是上医院最直接、最安全、最有效。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8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