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检测跟不上加料的速度
47种食品非法添加剂公布,目前只有32种有检测方法
“每种添加剂都有一个检测标准和方法,食品检测必须按照规范的检测方法进行,技术跟不上,添加剂就无法一一测出。”谈到非法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市质监局表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目前还是要靠企业自我约束。
“我们已经关注并且要求各分局加强日常巡查力度,做好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对广东“粉条”非法加“料”可能引起的民众恐慌,市质监局食品生产监督处处长高彤表示,对食品违规生产坚决打击和整治。
据介绍,厦门现有14家淀粉及其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同安和翔安。“这些生产厂家都有QS认证准入,具备符合标准的生产条件。”高彤说,对于食品生产过程中企业是否违规掺入食品添加剂、掺入何种添加剂,依质监部门目前的技术条件,无法一一检测,因为技术标准跟不上。
据了解,近日国家已经公布了47种食品非法添加剂,包括苏丹红、敌敌畏、三聚氰胺等,但目前只有32种添加剂有检测方法。
“在食品安全中,企业是主体,政府是监督。”高彤说,质监部门每年都要对不同种类的商品进行一到两次的抽查,对于企业,每年也都要按照15%的抽样率进行审核资格的再认证,但食品安全整治能否取得实质性地进展,关键是企业要讲道德,约束自身行为。
【相关新闻】
农贸市场散装粉条黑得可疑
本报讯(记者 刘丽英)薯粉、豆粉加水加盐,是正常的粉条制作方法。但近日,广东却爆出“墨汁粉条”事件。厦门市面上一款黑得可疑的散装粉条,令消费者担忧。
记者昨日走访时,未发现产自广东中山的包装粉条。在乐购、永辉超市,记者看到,这里销售的包装粉条多是品牌产品,如厦门本土的“绿帝”等。外地粉条则来自南平、古田、山东等地,多数产品在包装袋上明示成份,有的还特别标明不含色素、防腐剂。但在金鸡亭农贸市场,记者看到一款黑得可疑的散装粉条,当问及产品来源、是否加有墨汁或色素时,经营者表示,他一概不知。
业内人士建议,选购粉条最好认准品牌企业的包装产品。购买时要看清是否有QS标志。
非食用添加剂实行实名购销
本报讯 (陈泥)昨日上午,市政府召开食品安全专项工作会议,组织相关部门就我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剂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进行讨论。
据悉,我市现有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25家,经销企业79家。根据方案部署,我市将全面整治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和使用,依法严厉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对生产国家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以及禁止在饲料和饮用水中使用的物质的生产企业加强监管,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标签上加印“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等警示标识,并要求企业建立销售台账,实行实名购销制度,严禁向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