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校园健康 >> 查看内容

会商“偏激”学生 是关爱学生还是禁锢思想?

2011-03-31 14:14:52海峡导报admin查看次数:1159

    据报道,今年5月以后,北大将在全校对“重点学生”推行“学业会商”制度,而何谓“重点学生”?北大用这样10个词概括他们: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生活独立、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网络成瘾、就业困难、学业困难、罹患重病、违法违纪。

    何谓“会商”?北大表示这包括排查、上报、帮扶等措施。而实施此措施的原因,校方解释“主要是因为有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

    北大决定对“偏激”学生的“会商”,很快引起了北大学子及社会的诸多争议。有北大学生表示支持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认为“有些学生太嚣张,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诋毁北大,应该将他们送到疯人院去”。但更多学生则认为不应将“思想偏激学生”纳入会商范围。

    对此,导报记者采访了厦门各高校在校大学生,得到的回应也明显呈正反两派。而集美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华晓春则认为与其“会商”个别同学,不如在平时就注重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

    正方

    “偏激”学生就该加以引导

    “一个学校那么大,学生那么多,难免会有人对一些政策或规定有意见,如果学生都把那些他们自认为不合理的规定拿来当成攻击学校的武器,并在社会上大肆宣扬,那么这学校还有安宁之日吗?”厦门大学的陈林对于“偏激”学生的做法很反感,她认为学校管理那么多的学生不容易,更何况“人有失足马有乱蹄”,伟人都还有出错的时候,如果将学校的一点点小失误无限放大,诋毁学校名誉,那么“他还能算得上是学校里的一员吗?还有集体荣誉感可言吗?”

    与陈林一样对北大会商“偏激”学生的做法表示肯定的学生大多认为,北大这是在保护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正如集大黄同学所说,“如果你生活在大学里,你就会发现现在很多学生很能独立思考,很有个性,但也很自以为是,干什么事情都特立独行,标榜‘性格’。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他们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自己能够管理好自己,其实并非如此。”黄同学说,这些‘有性格’的学生通常心理承受能力都很弱,遇到事情也比较容易走极端,“如果学校能在他们遇事失落迷茫的时候,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那么凭借他们的‘个性’思维,这些学生以后肯定会有大作为。”

    此外,从北大“会商”的措施上看,集大学生慧琴认为,北大所说的“会商”并不是强制性灌输或严厉地斥责并要求其改正,而是循循善诱。“北大的‘会商’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一种正常平和的沟通,说它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和引导也不无道理,这对学生多多少少都是有益的。”慧琴认为,北大对“重点学生”的“会商”是针对那些行为或思维比较特别的学生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这是学校管理有针对性的表现。在此过程中,学校老师还能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并帮助学生捋清思路,解决困惑。“我不认为这是强加在学生身上的教育。北大这一举措之所以会引来争议,可能是因为‘思想偏激’这个词让人难以接受,或者说这个词比较贬义,如果北大换个中性一点的词来表达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弹。”

    反方

    这是对学生思想的禁锢

    对于北大会商 “偏激”学生的举措,反对的声音远比赞成的声音要大得多。

    反对者中,认为对“偏激”学生进行会商是禁锢学生思想的大有人在。华侨大学的张鹏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思想自由,就算是“偏激”的思想,外人也无权干涉。

    “人的思想本来就是丰富多样的,如果硬要规定所有人都不‘偏激’,都循规蹈矩,那么这个社会除了‘平庸’还有什么可言?干涉别人的思想自由,跟侵犯人权其实没什么两样。”张鹏认为个性张扬其实是好事,“只要不违法乱纪,不做伤风败俗的事,外界就没有必要进行干涉。因为只有个性张扬才能出彩。”张鹏希望所有的大学都能给学生多一点空间,多一点自由,多一点宽容,让大学生们勇敢地释放内心的激情,也让大学更加朝气蓬勃。

    此外,对于“偏激”这一概念的界定问题,也是争议的焦点。何谓“思想偏激”?很多人认为这本身就是个很模糊的概念,而且认定这个概念的主观色彩也相对浓厚。北大校方对此概念给出的定义是,所谓需要会商的“思想偏激”学生,是“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的学生,这样的定义让很多人都难以接受。

    厦门大学的郭同学就觉得北大这样解释“偏激学生”有失偏颇,因为照此看,“也就是说那些 ‘批评学校工作的同学’都可算得上是‘思想偏激’的学生?这样的定义本身就很偏激!”她认为,这跟北大一贯以来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格格不入,也显得北大有点“小肚鸡肠”。

    “如果北大连学生的批评都容不得,那么可想而知它的‘名校’之路还可以走多远。”郭同学认为,大学就应该鼓励学生思想的百花齐放,就算不鼓励,也不能以 “会商”、“帮扶”“偏激学生”为名扼杀学生的个性张扬。“试想,一个死气沉沉的群体怎么能成就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观点

    与其会商,不如平时做好沟通

    就此事件,记者随后采访了集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华晓春。

    华晓春认为,与其有针对性地 “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不如在平时就着力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给学生提供便利的渠道向学校建言献策。

    集大实行的是全员参与管理,华晓春表示,集大每年都会召开校情通报会,让学生和校长面对面进行交流,集大的官方网站上也开通了校务公开栏目,方便学生建言献策,此外,集大的老师也会时刻关注学生在BBS上的留言,一发现学生心理上有疑虑或者对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有意见,就会尽力帮学生解疑答惑。

    华晓春认为,这样一来,学校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多了,在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老师就能及时解开学生心里的疙瘩,这样学生的建议就不会滞留在心里,也就不会造成学生对学校某些制度不满甚至是批评学校的局面。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29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