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出现胸闷等症状 送医不到一小时后死亡
家属:医院贻误抢救时机 医院:猝死无法预测
台海网3月3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洋钦 实习生 程枝文 文/图)3月27日中午,36岁的张伟(化名)在同事家吃完午饭后出现了四肢发麻、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家属表示,当天下午2点40分左右,张伟到厦门中医院看急诊,医生看诊后对张伟的同事表示张伟病情不严重,吃点药打点滴之后应该就会好了。但随后不到一小时,张伟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
对此,张伟家属认为医院医生诊断失误,贻误了治疗时机,而院方表示,张伟是猝死,发病突然,无法预测。
午饭后出现四肢发麻
3月27日中午,张伟和同事涂先生等人在位于东浦路的一个同事家吃饭。据涂先生介绍,席间,张伟喝了一点五粮液,大约是普通的一次性塑料杯的三分之一杯多一点。中午1点40分左右,众人结束午餐。
“吃完饭以后,张伟就觉得四肢有点发麻、胸闷、呼吸急促,他就在同事家的沙发上靠了一下。”涂先生说,从同事家出来后,他觉得张伟走路时有点“软绵绵”的,不过张伟还在和大家说说笑笑。随后,涂先生和张伟一起打车回到了张伟位于金尚路的家中。
“在路上的时候,我还问他要不要去医院看一看,因为感觉他还是不太舒服,人还是‘歪歪扭扭’的。”涂先生说,当时,张伟的感觉就像喝醉酒一样。
就诊后不到一小时死亡
当天下午2点20分左右,涂先生将张伟送到他的家中。“我和他妻子都觉得他有异常,最终我们劝服了他,到医院就诊。”涂先生记得,2点半左右,他和张伟到达厦门中医院。“当时他虽然有些软弱无力,但人还是挺清醒的,我们两人是走进急诊大厅的。”
涂先生说,急诊内科的医生给张伟看完病后表示,张伟的病情不严重,心跳、血压等都正常,就是呼吸急促,给他开了药,吃了药打了点滴后,应该就好了。“听医生这么说,我比较放心了。”
随后,涂先生就去交钱取药了,张伟则坐在输液室的椅子上等候。“结果我取完药回来,就发现他已经被送到抢救室抢救了。”随后,涂先生才了解到,他去取药的时候,张伟突然四肢抽搐了几下,就昏迷了。
大约在抢救了半小时之后,在抢救室外的涂先生听到有医护人员在说,张伟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这时,距离医生说张伟不严重,还不到一个小时。
医院:猝死无法预测
昨天,导报记者联系上了中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对张伟的死亡作出了解释。
“从张伟的情况来看,我们考虑他是心源性猝死,猝死是没有征兆的,就像地震一样无法预测”,该工作人员认为,张伟入院时生命体征是平稳的,医生开始给张伟看诊的时间是14点37分,而14点50分左右张伟突发四肢抽搐,意识暂失,当时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医院马上组织了抢救,在抢救过程中没有过错”。
随后,导报记者从张伟的哥哥张先生处了解到,张伟曾经因心脏不适到医院就诊过。
家属:医生贻误抢救时机
张伟的家属认为,张伟到中医院就诊的时候,已经出现头痛、胸闷、气喘、脸色变紫等明显的心脏病前兆,但医生仅凭简单的检查就认定他没有异常,而且张伟在就诊之前,还被要求办理常规的挂号手续,这些都导致张伟最佳的抢救时机被贻误。
对此,院方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如果是遇上大出血、颅脑外伤等情况的病人,医院不会要求先去办理挂号等手续,会马上将病人送到抢救室。而张伟入院的时候是走进来的,当时情况确实还好,“急诊每天要接诊那么多病人,不可能每个人都马上送到抢救室”。
该工作人员表示,张伟的家属如果对医院的诊疗有异议,可以走相关的鉴定程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