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爱心人点燃尿毒症患者一家希望

2011-03-12 10:04:37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940

    福州新闻网讯 “又有好心人捐款了,已经是第16位啦!”这几天,住在仓山区台屿路的曾光泉老人手机上的短信特别多,都是银行发来的账户变动信息。老曾今年61岁,与身患尿毒症的25岁儿子相依为命,生活窘困。最近,老曾一直为儿子每月数千元的治疗费发愁,正当父子俩绝望之际,经电视台报道,许多热心人悄悄往老曾的银行账户上汇入了自己的“爱心”:100、200、500、6000……

    “挺惭愧的,非亲非故的,都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昨日下午,老曾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里的“爱心记录”,希望通过本报向那些不留名的好心人说声:“谢谢!”

    重症儿子不想拖累父亲,要求放弃治疗

    2月7日,正月初五,阳光灿烂。中午吃过饭,老曾和儿子曾顺水准备去公园转转,一路上有说有笑,谁知刚走到半路,儿子突然停住脚步,全身不停抽搐,嘴巴和脸歪向一边。“当时我都快吓死了,生怕儿子就这么没了!”3月9日下午,老曾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有些后怕。

    随后,曾顺水被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他患的是尿毒症,需要住院治疗。

    “我不住院,回家休息休息就好,爸爸别乱花钱了!”7日下午,曾顺水躺在病床上不停地发抖,嘴里嚷着要出院。“儿子你要听话,家里是很困难,没钱可以再想办法,身体最要紧啊!”老曾抹着泪劝儿子安心养病,通过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筹集了医药费,经过10多天的住院治疗,小曾的病情稳定下来。

    可是,一个更大的难题出现了。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做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一次血透要花300多元。医生说,按照小曾目前的情况,每个星期至少做两次血透,此外一个月药费也要3000元左右,这对于收入微薄的老曾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想到这些,懂事的小曾又一次退缩了:“还是算了,反正病也治不好了,不要再治了,白花钱!”

    老曾介绍,他和妻子很早之前就离婚了,儿子曾顺水在高中时就患有肾炎,由于家里困难,住不起院,一直吃药治疗。小曾大学毕业后,由于身体不好,一直没找到工作,偶尔打些零工,贴补家用。老曾在煤矿当过矿工,退休后落下了职业病,天气一变冷就咳得厉害,现在每个月只有1000元左右的退休金,这也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

    看到满头白发的父亲跑前跑后为自己端水送饭,小曾常常躲在被子里暗自流泪。“爸爸自己也有病在身,去年冬天还咳出血了,我这个做儿子的太没用了,这病不治也罢!”9日下午,小曾躺在血透室的病床上,向记者说起他满腹的自责与绝望。为了节省开支,小曾瞒着父亲,坚持让医生安排他每周只做一次透析。

    “其他人都是一周两次血透,就小曾是一个星期做一次,听说家里实在是困难,不过长期下去,他病情会恶化得很快。”市二医院血透室医护人员告诉记者。

    热心人士纷纷捐款,点燃贫困之家生的希望

    3月2日,一家电视台听说曾家父子的情况,来到病房采访,并在之后播出的新闻中公布了老曾的手机号和银行账号。

    3日,星期四,是曾顺水每周做血透的时间。“银行卡上只有200元了,下周就没钱做血透了,可是医生说治疗一停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一大早,老曾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突然手机响了。老曾拿出手机一看,发现是银行发来了汇款短信:“9点48分,您的账户存入500元。”

    “当时我吓了一跳,以为是谁把钱存错了。”老曾正想着该怎么办,后来猛然想起,电视台来采访后,有个陌生电话打来问小曾的病情,说要捐款,没想到这么快就把钱汇过来了。

    令父子俩出乎意料的是,捐款一笔接着一笔,20元、100元、500元、1000元、6000元…….每收到一笔捐款,老曾都会详细记录在一个专门的小本子上。到目前为止,老曾一共收到了16条银行的存款短信,总共有13220元的爱心捐款。

    “捐钱的都是我们一家的恩人,一辈子不能忘,可惜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现在,老曾没事就会翻看手机里这些短信,他激动地说:“社会上还是好心人多啊!”

    有一位厦门的女士给小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热心的阿姨为了给我捐款,前后跑了3次银行!”昨日,记者来到曾顺水的病床前,他一开口就提起了这位令人感动的好心人。原来,这位好心的阿姨头次去银行,钱没汇进去,以为是卡号记错了,后来打电话向老曾核实了卡号;阿姨再次回到银行,由于不知道开户行的地址,不能异地转账,又打电话过来问;第三次来到银行,阿姨终于成功把钱汇入老曾的账户,她一次性汇了6000元,还坚持不透露姓名,说不需要感谢。

    “病好后要报答那些好心人”

    “听医生说我得的是尿毒症的那一刻,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 但是看到这么多好心人帮我,我觉得生活又充满了阳光。”小曾笑着告诉记者,自己不再像以前那么绝望了,现在最要紧的是养好身体,这是对父亲,也是对那些好心人最大的回报。“等身体状况好些,我希望能找点事情做,帮助减轻家里的负担,病好后要报答那些好心人。”

    提到帮助儿子的爱心人士,老曾几度落泪:“我们平平凡凡的,能够得到这么多的关心和帮助,觉得很不好意思,很想知道他们是谁,想当面握着他们的手说谢谢!”老曾说,他希望通过本报把父子俩的感谢告诉所有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

    小曾目前还要继续进行血透,父子俩仍在为高昂的医药费发愁,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伸出援手,愿意帮助困境中的父子,可以致电本报党报热线83751111,或者直接拨打小曾的电话15860834958;您也可以直接把爱心款汇入小曾的账户,账号:6228480062823182415。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1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