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耳朵疼痛 当心腮腺炎来袭
▲腮腺肿胀是腮腺炎症状之一。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两岁至四五岁的小儿,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冬春是高发季节。
可通过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染,腮腺炎病毒一般潜伏期为12天至22天。患儿发病前,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嗓子痛、肌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一两天后,一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开始肿胀,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张口嚼食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随后,另一侧也开始肿大,肿胀表面皮肤不红,触摸肿大的腮腺有压痛及弹性感。
随着学校陆续开学,未来一段时间,一种名为小儿腮腺炎的疾病,可能会侵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专家提醒家长,14个月以上的孩子可注射疫苗预防。
【病例】
得了腮腺炎,还以为是感冒
上周三,5岁的大扬(化名)从幼儿园回来告诉妈妈,他的耳朵有点疼。妈妈摸了摸,也没看出变化。当天晚上11点多,大扬发烧,体温达到38.5℃,物理降温几天都没用。
近日,妈妈带大扬前往第一医院就诊,医生告知,大扬得的是腮腺炎,还并发了脑膜炎。大扬妈妈追悔莫及:“当初还以为孩子只是感冒,没想到拖了几天,后果这么严重。”
据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吴谨准介绍,大扬因未及时治疗,并发病毒性脑炎,变得不能讲话,意识丧失,无法自主进食。经过治疗后,现在大扬的意识和说话功能恢复,但可能会留下语言障碍和智力障碍后遗症。
【诊断】
延误治疗会引起多种并发症
吴谨准说,腮腺炎病毒不仅仅侵犯腮腺,病毒从呼吸道入侵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中进行复制,并随血液四处播散。病毒进一步繁殖后,会再次侵入血液,形成二次病毒血症,可使多器官遭到损害,从而引起许多并发症。
男孩患腮腺炎后,易并发睾丸炎,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男孩约30%会并发睾丸发炎,严重的可造成难以治愈的不育症。女孩患腮腺炎,有7%会引发卵巢炎,表现为下腹疼痛或可触及肿大的卵巢,一般不影响生育。
约有15%的患儿,在腮腺发炎后四五天,病毒会随血液流到脑子里,引起脑膜炎,出现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嗜睡、脑膜刺激症状,男孩比女孩几率多三至五倍。若治疗不及时,病情严重的会出现预后不良甚至死亡。有不到10%的患儿并发胰腺炎,出现上腹疼痛、压痛,伴有发热、寒战、呕吐或虚脱等症状。
此外,腮腺炎还会引起心肌炎、乳腺炎、甲状腺炎、肝炎等并发症。
【提醒】
隔离治疗,消毒用过物品
吴谨准说,腮腺肿大前一天到消肿后三天是传染期,因此,这个阶段要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凡是患儿用过的玩具、食具、毛巾等物品,应煮沸消毒,以免传染其他儿童。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湿度。
加强护理,可吃清淡流食
孩子患腮腺炎后,要加强护理,可以吃清淡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不要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以免刺激腮腺分泌,刺激已红肿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剧。
多喝白开水,淡盐水漱口
要让孩子多喝白开水,有利于退热及促使体内毒素的排出。饭后及睡觉前后,要用淡盐水漱口或轻轻刷牙,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服药
可给患儿服用金银花、板蓝根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药物。此外,可用绿豆200克,鲜藕、甘蔗、荸荠各100克,鲜蒲公英根、鲜芦根、鲜茅草根各50克,白菜根带心5个,加水煮后让孩子当茶饮用,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养阴的作用。
吴谨准还建议家长,可取鲜仙人掌5片,去净皮刺后捣成糊状,加入少许冰片调匀,外敷两侧肿胀,每4小时至6小时换一次,有很好的消肿止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