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病袭扰数万市民
春节放假,我市各大医院仍是一片忙碌景象。记者近日从第一医院和中山医院获悉,节日期间急诊患者有增无减,据第一医院统计,从除夕到正月初六下午4点,该院共接诊了近2.4万名患者,其中不少人是因为过节胡吃海喝、纵情玩乐而患病的。医生提醒广大市民,春节紧连着元宵,欢度佳节一定要“悠着点”,不要乐了一时,丢了健康。
呼吸系统病人占据半壁江山
第一医院急诊部主任张自立告诉记者,这几天,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多,约占急诊总量的一半以上,尤其是老人和小孩频频“中招”,一些体质较弱的年轻人也感冒缠身。张主任分析,近期的感冒呈现出以下特点:感冒、发烧持续时间比较长,症状比较重,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容易发展成肺炎。
第一医院急诊内科俞祥枚副主任医师分析,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增多估计与节日期间聚会多,熬夜、劳累,身体免疫力低下有一定关系。她建议,春节亲朋聚会多,体质弱的人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是不要长时间待在密闭的KTV包厢,以免在污浊的空气中感染病毒。
喝酒太猛酒精中毒吐血
传统佳节,亲朋欢聚免不了推杯问盏,不过,美酒喝多了也伤身,有时甚至会危及性命。春节期间,中山医院、第一医院都接到不少酒精中毒患者。有的人喝醉了像堆烂泥倒在路边,找不到回家的路,被120送到医院救治;还有的人喝得胃穿孔,大口吐血吓坏了一家老小。
张自立提醒,喝酒一定要有节制,如果本身患有胃肠疾病,就得更加留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摄入过量的酒精会对肝脏等脏器造成损害,市面上所谓的“解酒药”根本解不了酒。
聚会频繁吃出急性胃肠炎
虽然胃肠炎一向是节日病的“主力军”,但今年过年胃肠炎患者格外多。张自立认为,这是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人们节前储存的食物多,这几天厦门气温回升,冰箱里的食物取出后容易变质,如果加热不彻底,吃了容易闹肚子;二是春节亲友外出聚餐多,暴饮暴食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
中山医院陈治卿主任医师提醒,近期胃做过手术、患溃疡病活动期的患者,以及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应少食多餐,她建议,节日期间最好每餐只吃七八分饱,给胃留出1/3的空间让其蠕动。
作息不规律心脑血管病高发
今年春节,因冠心病、高血压而就诊的患者不在少数。厦门市心脏中心心内科李琳琳医生说,这与节日期间人们饮食不当、情绪波动大、作息时间混乱等因素有关。
厦门市心脏中心心内科王焱主任介绍,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引爆,往往会令患者猝不及防,因此,已知患有冠心病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不能因为过年过节而擅自停药。
车祸、摔伤、猫狗咬伤一箩筐
今年春节天公作美,晴好天气引得不少人外出踏春,户外活动增加也导致车祸、摔伤等外伤患者增多。大年初一下午,第一医院急诊来了4个岛外的外伤患者,其中3人住院治疗,有1人伤势非常严重,高位截瘫、盆骨骨折、失血性休克,手术后住进了重症医学科。原来,当天上午他们一行9个人挤进一辆三轮车,想去寺里拜拜,路上发生意外,车子翻了,人也受伤了。
据第一医院急诊外科胡雨云医师介绍,初二那天抢救室里一直忙个不停,仅外科抢救就有七八起,大多是车祸、摔伤、打架的病人。医生说,节日期间不只人兴奋,宠物似乎也很亢奋,频频咬伤人。陈奶奶家里养了3条狗、8只猫。初五上午11点多,两条狗闹上了,缠在一起,陈奶奶将它们分开时,手背被咬了一口。初六上午9点多,陈奶奶出门前发现两条狗又打在了一起,她在“拉架”时又被狠狠咬了几口。陈奶奶右手腕部留下了一道四五厘米长的口子,还有几道小的伤口。
【提醒】
及时收心,清淡饮食
应对“节后综合征”
今天是春节长假过后第一天上班。过节到处走亲访友,不用上班又整天大鱼大肉,节后刚上班很多人不太适应,整日提不起精神。医生提醒,这是过节落下的常见毛病,只要节后及时收心,注意调养,清淡饮食,一般很快就能调整过来。
记者了解到,每年春节长假结束后,各医院接诊的“节后综合征”患者都会明显增多。为此,医生提醒,要正确应对和预防“节后综合征”,以免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第一医院急诊科张自立主任说,节假日期间人们不注意休息,饮酒过多,生活规律被打乱,要想尽快适应快节奏的工作,从现在就要开始调整心态。玩多的人要补充睡眠,把生物钟调整过来;睡多的人则要增加户外运动,驱赶全身的“慵懒”。
另外,节日期间油腻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吃得太多了,肠胃的负担加重,节后要注意饮食调节,以清淡为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豆制品以及山楂等开胃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