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矮小儿扎堆就医
学校放寒假了,我市各医院的儿科内分泌门诊一下子涌来不少看矮小症的患儿。医生表示,不少孩子等到寒暑假才来看病,可惜已错失生长良机。
●19岁男孩只有9岁骨龄●
19岁的李强(化名)身高只有1.38米,同学们称他“老小孩”。李强上学前身高、语言等各项指标发育都还正常。上小学后,因为个子小一直坐在第一排。农村都说男孩子晚长,家长也就没太在意。上高中后,不少男同学开始发育,声音变粗,胡须也慢慢长出来了,可李强还是一副乳臭未干的样子,娃娃脸、孩子声、矮矮的个头。同学们老把他当小朋友看待,这让他的自尊心很受打击。
去年暑假,妈妈带着李强到第一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就诊。挂号时颇费了一番周折,19岁挂儿科那不是闹笑话吗!经检查,医生发现李强的实际骨龄只有9岁,严重滞后,导致矮小的根本原因是脑垂体发育不良。
第一医院儿科内分泌专家连群主任医师说,脑垂体管着人体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激素的分泌,李强脑垂体小,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激素完全缺乏,导致他个头小,第二性征没有发育。
经过生长激素治疗和口服甲状腺片替代治疗,李强的身高1个月长了1厘米多,至今已拔高了8厘米。
● 孩子身材矮要早治疗 ●
李强算幸运的,因为骨骺没有闭合,他还有追赶的机会,而不少孩子查出矮小症时已错失治疗良机。
连群说,家长应掌握一些生长发育知识,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胎儿到2岁的生长快速期,通常出生后第一年长25厘米左右;第二阶段为3岁到青春期前的生长速度减缓期,每年长5-7厘米;第三阶段为青春期生长加速期,男孩增长25-28厘米,女孩增长23-25厘米。如果生长异常又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一旦骨骺闭合,治疗起来效果就很差。
她说,现在孩子学业重,家长明知孩子矮小要治疗,就是不敢请假上医院。等到寒暑假时,三四个月过去了,有些孩子骨骺闭合,生长的空间就很小了。一般女孩子11岁后来月经、男孩子13岁后变声是正常的,早于这个年龄就要格外警惕。
连医生教家长一些简单办法判断孩子是否偏矮:始终比同班小朋友矮半个头;长得慢,一条裤子可以穿两三年;2-10岁儿童平均身高计算公式——年龄×7+70(厘米),若发现孩子的身高低于平均身高5-10厘米,则属偏矮,要赶紧就医。
● 难长高多半骨龄异常 ●
第二医院海沧分院儿科“矮身材专科”詹娜萍副主任介绍,骨龄和儿童身高有着密切关系。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骨龄过早超过实际年龄会缩短儿童生长年限,相反,骨龄落后实际年龄又会导致儿童矮小及生长迟缓,骨龄的过快生长或过慢生长,很有可能是儿童内分泌代谢异常或染色体疾病等导致的。
根据测骨龄,可以预测孩子还可能长多高。必须说明的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骨龄预测身高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误差不可避免,当然,预测所反映的趋势是不会错的。
● 莫轻信增高药增高仪 ●
詹娜萍提醒,儿童科学增高需从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入手,多吃蔬菜、牛奶等食品,保证充分营养,多参加跳绳、游泳、打篮球、慢跑、跑楼梯等运动。除了真正需要治疗的矮小症,正常身高的孩子在发育期间不主张用药“拔高”。如果真的觉得孩子需要增高,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咨询,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人为干预即生长激素治疗,切不可盲目信赖各种增高药、增高仪,以免耽误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