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矮太高 家长都要当心
矮小症和性早熟患儿明显增多令人忧
儿童矮小症治疗新进展区域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市妇幼保健院举办。专家指出,近年来,矮小症和性早熟的患儿明显增多,相对应地,孩子和同龄人相比,身高太矮或太高都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家长应当给予重视,以免延误病情,影响孩子日后的生长发育。
3%的厦门儿童患上矮小症
市妇幼保健院业务副院长、儿科专家吴星东介绍,该院的儿童发育专科已开诊15年,矮小患儿的年门诊量从原先的不足100例增长到现在的6000多例,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吴星东认为,这一方面说明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发现问题能及时求医;另一方面也说明儿童矮小症的发病率的确有增多趋势。
据介绍,我市儿童矮小症的发病率在3%左右。吴星东表示,导致儿童矮小的原因很多,80%由遗传因素决定,20%与后天环境有关,染色体异常、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均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矮小症的治疗,要在青春期发育之前抓紧进行,最好在2-3岁就去正规医院检查,找出具体病因,对症治疗。但很多孩子都是到了青春期,家长才会注意到他们的身高问题,这时候骨骺已经闭合,无法再进行治疗了。
对于时下流行的“补钙”,吴星东认为并不适合矮小儿童,因为一般来说补钙并不会促进生长。
谨防性早熟催出假“高度”
孩子个头矮小令人担忧,那么孩子明显比同龄孩子高是否就一定是好事呢?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许立军副主任医师提醒,孩子长得高,家长不要盲目乐观,如果是性早熟引起的个子提前长高,到后来孩子很可能提前停止生长,最终身高仍偏矮。
医学上认为,女孩8岁以前、男孩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女孩10岁以前来月经,可初步判断为性早熟。乐乐(化名)今年6岁,身高已有1.44米,像他这种年龄的男孩,身高一般在1.18米左右,正常最高不超过1.27米,乐乐的身高明显超出了正常范围。乐乐的父母身材较高,他们认为儿子一年长个十几厘米、比同龄人高也很正常,心里很是自豪。一次幼儿园组织体检,查出乐乐心脏有轻微的杂音,家人这才带他到医院检查。经过认真检查,医生发现乐乐的心脏没什么问题,但睾丸已经提前发育,接近青春期男孩的睾丸,而且左侧睾丸质地硬,摸起来有包块,进一步检查发现,睾丸里面竟然长了个肿瘤。肿瘤切除后,乐乐内分泌指标又查出异常,最后在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
许立军介绍,受环境和食品等因素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性早熟。不少性早熟的孩子身高明显高出同龄人。她提醒,孩子学龄前期到青春期前,每年身高增长一般不会超过5-7厘米,如果异常增高,家长要多加留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性早熟,发现问题及早治疗。
闽南民间很注重“补”身体,不少家长喜欢给孩子吃补品。对此,许立军认为,孩子正常饮食、营养均衡就好,不要滥用补品。她曾接诊过一个小女孩,才1岁多乳房就变得鼓鼓的,原来近半年来家长一直给其喂食蜂乳等补品,导致其性早熟。停止食用蜂乳数月后,女孩的症状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