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质高中指标分配给初中校
《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昨起征求意见,计划在厦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不包括高中,每年中招也是一场“硬仗”。而未来十年,我省有望普及高中教育。此外,我省还将在厦门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普通初中的办法,“挤破头”进重点高中的局面有望改变。这与厦门正在进行的中招制度改革不谋而合——此前,本报已从间接渠道证实,从明年开始,优质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额将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区域内的初中校,即将招收俗称的“定向生”。
昨起,《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
2012年基本缓解“入园难”
根据《征求意见稿》,我省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目标将分为三个阶段实现,有助于福建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学前教育方面,到2012年基本缓解“入园难”;2015年前,公办中小学可吸纳90%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到2020年,90%的初中毕业生可进入优质高中阶段学校就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将不会再出现2000人以上的“大学校”,城镇“大班额”的问题将在2015年前解决。
公办教师实行“县管校用”
今后,我省教育部门明确鼓励优质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扩大优质学校辐射范围。同时,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将在全省建立起来,将全面统一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办学经费、教师编制、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标准,并适当向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县域内的公办教师实行“县管校用”。对长期扎根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政府在工资、职务(职称)、评先评优、住房等方面予以优惠照顾。在农村异地任教和支教的教师,政府将落实周转宿舍建设,为其解决住宿难题。
“偏才”“怪才”有望被录取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突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未来的高考将健全高校自主录取、破格录取、推荐录取和定向录取等制度,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偏才”、“怪才”将有专门的多元化录取制度。
我省将逐步探索高水平大学采取统一考试、学校联考、学校单考等多样化考试招生方式;一般普通本科学校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将逐步改革,导师在选拔录取中的作用将在规范的基础上得到发挥。
优质高中名额分配给初中
随着各项目标任务的确立,我省计划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包括素质教育、均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诸多领域。
在厦门市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其他设区市各确定1-2个县(市、区)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适度集中办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普通初中的办法。
各设区市确定3-5所不同类型学校试点教育教学新模式;建立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推广制度;全省创建50所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学校。
我省计划选出11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改革试点;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
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均可向省教育厅反馈。电话:0591-87856479 ;电子邮箱:fjemic@fjedu.gov.cn ;来函请寄:福建省福州市鼓屏路162号教育厅发展规划处 邮编:3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