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国内外专家聚厦谈“护心”

2010-11-09 08:52:35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047

   首届海西心血管论坛昨日落下帷幕。此次论坛由厦门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厦门市医学会共同主办。来自海峡两岸以及美国、新加坡的千余名代表齐聚厦门,共同交流近年来心血管医学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并对心脏介入技术、心脏电生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据悉,这是目前福建省心血管医学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学术活动之一。

   该论坛旨在促进海峡两岸心血管疾病临床与科研合作。主办方邀请多位国内外心血管医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做专题发言,包括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郭继鸿教授、全国房颤组组长黄从新教授以及国际知名专家美籍华人王擎教授等。

   建海西重要的心血管病防治基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相应增多,加之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态势。据卫生部统计,除恶性肿瘤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病发病率为11.88%,冠心病发病率为14.2%,房颤发病率为1%,心衰发病率达0.9%。厦门的心血管病患者群体也十分庞大,为守护人们心脏健康,厦门市心血管研究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不断开拓进取,从人才培养与引进、开展新技术和科研项目等方面狠下工夫,打造了一支本领过硬的心血管疾病防治队伍。

   厦门市心血管研究所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是厦门地区最早设立的心血病研究所,组建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已发展成为海西重要的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心血管病防治基地。研究所由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介入中心、心电功能科、超声心动图室、核医学科、PET中心等科室组成。成立30多年来,厦门市心研所始终致力于“以科研促进临床,以临床引导科研”的双向互动,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中取得多方面突破性进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闽南地区率先开展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心脏介入手术。在几代学科带头人特别是现任所长胡大一教授和李卫华教授领导下,成绩卓然。2009年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实现了闽西南心血管专业在该领域“零”的突破。迄今为止,承接了多项国内新药和器械的四期临床验证和研究,例如顽固性心律衰竭、顽固性高血压及难治性冠心病的新药治疗。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科研水平和能力,同时也为部分患者提供了优于目前常规药物的治疗,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一直走在闽西南前列,提高了厦门心血管学界在整个福建省乃至国内外的水准和地位。

   学科发展到现在,目前可成熟开展以下技术: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手术,复杂和简单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手术;心脏常规起搏和生理性起博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CRT)、 埋藏式自动复率除颤器术(ICD);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狭窄性瓣膜病变球囊扩张术;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外周血管支架植入术,如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等。

   心梗绿色通道每年挽救三四百人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可危及人的生命,大腕明星古月、高秀敏、侯耀文,前南斯拉夫总统米诺舍维奇、前叙利亚总统阿萨德都是死于急性心肌梗死。而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是紧急开通堵塞的血管。大量临床试验已证明,12小时内开通堵塞的血管,可以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细胞,病人获益最大。所以,时间就是生命。

   为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厦门市心血管研究所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建立了厦门市心血管病急救网络,包括心血管病流行病调查、社区保健,患者的院前急救,入院抢救等。同时开辟了院内心血管病急救绿色通道,形成规范、快捷的心血管病救治体系,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据该科主任谢强博士介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每年通过心血管病急救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多达三四百人。

   2008年4月,51岁的美籍作家Steven正旅居厦门鼓浪屿潜心写作。一天,Steven夜间写作时突然感到剧烈胸痛,根据以前掌握的医学科普知识,他判断自己可能患了心脏病。由于亲人朋友均不在身边,他立即联系了身在杭州的助理,并取得了邻居的帮助。好心的邻居叫来120急救车,并将其紧急送入第一医院。第一医院立即启动心血管病急救绿色通道将Steven送至心内科。医生迅速诊断其为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李卫华教授及谢强主任亲自上阵,在Steven入院后38分钟内,就成功地为其急诊实施了心脏介入治疗手术,为其开通了完全闭塞的右侧冠状动脉,恢复了心脏供血。术后Steven非常感谢厦门的医生,并高兴地说“I will live another 50 years(我可以再活50年)。”

   【链接】

   心脏离子通道病专著在厦首发
   由第一医院专家参与编著,填补了国内空白

   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卫华教授参与编著的《心脏离子通道病——从基础到临床》一书在首届海西心血管论坛上举行了首发仪式。该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心脏离子通道的特性,离子通道病的发病机制和检测、防治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人都经历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本来很健康的年轻人突然发生猝死,或者某个家族中很多人出现过心跳加快继而晕厥。这些离奇的现象给疾病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经过科学家坚持不懈地研究,最近,这些疾病的一些机制已经被发现,那就是由于心脏细胞膜上的一类特殊蛋白质——离子通道发生了变异,导致心脏跳动不正常,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严重的心室颤动或严重的心动过缓,使心脏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科学家把这一类疾病统称为心脏离子通道病。

   目前,国内外对这类疾病的研究方兴未艾,既有深入基因水平的基础研究,也有临床防治的研究。吴钢、李卫华、黄鹤等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编著了《心脏离子通道病——从基础到临床》一书。该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心脏离子通道的特性、离子通道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检测和防治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就职美国克利夫兰医院、心血管分子遗传学奠基人之一王擎教授亲自为该书作序。专家们认为,该书对推进心脏离子通道病的研究、加强遗传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大有裨益。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6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