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合唱队全国赛夺魁
这支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40人合唱队上演“丑小鸭”变“白天鹅”的奇迹
通过对两首高难度歌曲的“形象”把握,厦门一中一支完全由“业余歌唱爱好者”组成的合唱队,在全国最高规格的中小学艺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由教育部主办,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校园剧等4类,其中声乐比赛有48支队伍参加,厦门一中合唱队在24日深夜亮相,等到他们表演完毕,已经是夜里11点了,不过,他们最终获得一等奖。
这支合唱队的40名队员全部是高中生,他们不仅会唱歌,书也读得好——约有四成队员一边参加合唱比赛,一边准备学科奥赛。
昨日从上海赶回厦门的厦门一中副校长欧阳玲自豪地说:“我们再次看到了我们的办学理念结出的硕果——我们不培养“学习机器”,而要使我们的孩子不仅会学习,还会唱、会跳,会享受生活并热爱生活。”
厦门一中音乐老师林培荣告诉记者,所有的合唱队员都是从“业余爱好者”中挑选的。而不少省市的合唱队队员都是精挑细选的,譬如,深圳、广州一些学校的合唱队甚至在国家大剧院举办过专场音乐会,并且在国际合唱节中获奖,“丑小鸭”一度很自卑。
仿佛认为这个挑战还不够刺激,一中还决定以混声来合唱,摆出一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势——合唱比赛核定的参赛人数为40人,而按照常规,混声合唱至少需要60人的队伍。
厦门一中参赛的合唱曲目有两首,分别是外国名曲《茨冈》和中国经典曲目《雨后彩虹》,两首均被公认为“高难度”。
上海一所中学的合唱队恰好也选了舒曼的《茨冈》,而且是用德文演唱,不过,评委点评说,除了德语咬字很准外,其他不怎么样。
厦门一中的《茨冈》成了正面典型,评委们认为,厦门一中的学生对《茨冈》有更“形象”的把握,毫无城府的音色,兄弟姐妹般的配合,唱出了歌曲的活力。
《雨后彩虹》的“班门弄斧”也被肯定,评委席上的作曲者陆在易说,学生们对歌曲的把握是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