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套扎器 解决食管病变大问题
2010-01-28 17:32:32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967
(海峡名医网讯 通讯员 陈志峰)
——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刘明博士发明的套扎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并在消除消化道小肿瘤上大显神通
罗某是龙岩人,今年45岁。半年前在当地医院做胃镜检查时发现食管有一个小肿瘤,医生要求他住院做手术治疗。罗某一听自己得的是肿瘤,而且要开刀,从此惶恐不安。后来他听说厦门医院在消化内镜这方面技术在全省领先,就跑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来进一步治疗。
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明博士会诊后诊断罗某患的是食管间质瘤,随即安排使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胃镜为他进行详细检查,结果发现罗某食管中段左侧壁有一直径1.0cm半圆形隆起病变组织,表面黏膜光滑,使用活检钳触碰这个肿瘤时感觉质地比较硬,而且还会活动,刘明博士再用超声内镜进一步检查显示,这个病灶起源于食管肌层,完全符合食管间质瘤的表现。于是马上安装一种名为“气动式套扎器”的器械对病灶实施双套扎圈的强力套扎处理,把肿瘤基部牢牢扎住,颜色由红色逐渐变紫色。整个诊察和手术过程只有半个小时左右,罗某几乎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反应,一做完就离开医院回家了。2月后再次来到中山医院复查胃镜,结果显示被套扎的那个食管病变组织已经完全消失,只留下粘膜修复后的瘢痕。罗某感到非常满意,对刘明博士迭声地说谢谢。
治愈罗某食管肿瘤的这套神奇的“气动式套扎器”就是刘明博士自己研制发明的。刘明博士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近几年来消化道癌症呈现逐年增多趋势,主要好发部位为食管、胃和结肠,随着消化内镜特别是电子胃肠镜的普及应用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癌前病变,如息肉,各种腺瘤、间质瘤可被及时发现,如不能及时处理,许多早期为良性的病变将最终可转变为为癌症,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得不到彻底根治,生活质量及寿命均会受到极大影响。而目前通过现代消化内镜检查常可以早期发现此类病灶,而此时病变的体积往往比较小,生长的深度比较浅,多数还是良性病变,但是常无药可治,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包括电切电凝,灼烧或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剥离术,由于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如出血和穿孔,往往需要住院才能处理,费用虽然比外科手术的上万元明显低,但是也需要花费数千元,价格也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