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病死率不足0.2%
【人物名片】
钟南山,1936年10月出生,厦门人,侨眷,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他是2003年我国抗击“非典”战斗中的领军人物,曾获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被授予白求恩奖章。最近又入选新中国“双百”人物。
甲流传染性强,学校里人员比较集中,要警惕。昨天,钟南山院士到厦门参加中华医学会第10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本报记者就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情况对他进行了专访。
年轻人对甲流没有免疫力
钟南山介绍,甲流自从5月份传播到中国,6、7、8这三个月都有,8月份稍微低了一些,但是,“9月份就有17000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它没有免疫力,所以它的感染以后还会增加”。
9月份为何有那么大的增幅?这是因为甲流从北美传过来后,经过一段时间传播,现在本土逐渐增加,有些省份,比如广东、四川,本土病人已经超过外来病人,“病人越来越多,它的互相传染就越来越多,这是规律”。
甲流(H1N1)跟非典(SARS)相比,存在诸多相同点,但是危害性存在较大差异,“非典的病死率10%,甲流虽然传染性很强,但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病死率,应该只有0.1%-0.2%”。
据了解,新型甲流病毒基因是重组的,有猪的、人的、禽的,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传染力在7%-12%,不过感染上甲流,病死率比较低。我国由于早防早治,到今天为止,大陆仅有西藏1例是因为感染甲流死亡的。
是否大面积接种疫苗,政府决定
流感的传播往往集中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学校。
“教室里上课,人比较集中,值得警惕。目前,除了做好个人卫生,每天还要注意是否有发烧、流感症状;如果一个班里有几个的话,是不是要考虑停课;如果一个学校出现好几个班,更应该注意,尽可能减少甲流传播。”钟南山说,学校应是防控、检测甲流的一个重要单位。
钟南山说,厦门不太冷,今后保持房间通风,也是非常有效的预防甲流的措施。
疫苗接种也可以防治甲流。目前,我国批准2家公司生产甲流疫苗,已在北京、上海、广东等进行实验性的大型接种。对于厦门来说,是否进行接种,要取决于病情的发展情况,如果传播很快的话,可以考虑;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就没必要,不过这最终要由政府来决定。
甲流防控,岛外农村也不能忽略
“从全世界来看,患有甲流的人数,中国只占1%;而中国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可见传播速度并不是很快,这跟我国政府一开始注意围堵有关系,主要得益于早期防控。”钟南山说,但是,现在不可能靠围堵,下一步需要注意甲流的走向。
钟南山说,我国的家禽大多是散养,人、猪、禽比较接近,不像美国,养猪、养鸡是在农场里,所以,我国需要建立一个严密的监测机制,不仅能了解人类,还要能够了解禽类,现在,很多大城市都已有自己的方法监控。
钟南山说,防治病毒的变异同样很重要。“一旦有比较大的变异,要采取积极措施,隔离,建立缓冲地带等。目前,中国大陆整个体系做得比较好,透明度也不错,能够及时报告、反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基层信息交流。比如,对于厦门甲流的防治,也应该岛内外一体化,不能光顾着岛内,岛外也要高度重视,甚至在岛外偏远的农村,也不能忽略。
【观点链接】
健康城市建设也要岛内外一体化
今年,健康城市成为厦门发展的新目标。
钟南山说,健康城市是一个理念,是把健康的理念定位在一个城市里,“健康不单单是指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社会氛围和谐。”
“我得知厦门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医保,这是很超前的一项公益事业,政府的投入很大啊。”
厦门提出岛内外一体化,对此,钟南山建议,应该将这一原则与健康城市建设构想相结合。
医改的核心是强化社区医院
“社区医院比较薄弱,老百姓到那里看病不放心,总想到大医院,在北京、广州、上海,70%到80%的市民有这个想法。”钟南山说,所以,医改的最核心问题,就是强化社区医院。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政府投资加强设备,还要重视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大医院有责任,高等院校有责任,人事部门也有责任。在国外,社区医院的待遇不比大医院差,而我国恰恰相反,有的只是大医院十分之一,待遇太差,就没人愿意去干了。”钟南山说,到大医院的病人越来越少,疑难病人增加了;而社区医疗机构病人变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医改就成功了。
文/记者 王绍亮 图/刘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