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户外体能集训后 7岁小男孩排出“酱油尿”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苹)近日,厦门市儿童医院接诊一名7岁男童小壮(化名)。他在参加户外体能集训后出现双腿剧烈疼痛、行走困难,次日清晨排出酱油色尿液,经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肌酸激酶值超标数十倍,出现急性肾损伤。经医院紧急救治,小壮目前已脱离危险。
据了解,小壮在训练中完成了一些远超日常负荷的项目,当晚即感到双腿剧痛,上下楼梯困难。大家起初以为是普通肌肉劳损,未让孩子立即就医。直至小壮排出深酱油色尿液,家长立即警觉,赶紧将孩子送到厦门市儿童医院诊治。
医生指出,此类尿液颜色变化是横纹肌溶解导致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入血的典型表现,若不及时处理,可堵塞肾小管,甚至引发肾功能衰竭。
横纹肌溶解症多因剧烈运动、肌肉严重受损导致,常见诱因包括突击式高强度训练、高温环境下持续运动、水分补充不足等。该病早期可表现为肌肉剧烈疼痛、僵硬,中期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恶心呕吐、发热,而一旦出现酱油色或可乐色尿,则已进入高危阶段,需紧急抢救。
治疗时一般通过大量补液稀释血液中的肌红蛋白、冲洗肾脏、促进尿液排出,以保护肾功能。出现深色尿后的6小时内被视为黄金救治窗口。儿童患者每日输液量可达3-5升,是日常饮水量的5-8倍,以迅速降低肌酸激酶水平,避免肾损伤。
医生提醒:预防横纹肌溶解症,关键在于科学安排运动。儿童青少年不宜进行突击式高强度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强度、时间和频率。运动前后及过程中需注意补水,建议运动前1小时饮用200毫升水,运动中每20分钟补充100至150毫升,运动后3小时内再补充约500毫升。此外,气温超过32℃、湿度大于70%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夏季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也不宜长时间户外活动。
家长应在孩子参加较大强度运动后,连续三天观察其晨尿颜色,使用白瓷碗更易识别颜色异常。如发现尿液呈酱油色或可乐色,并伴随肌肉剧痛、无力等症状,须立即停止活动,保留尿液样本,并迅速送往医院急诊。早期识别、及时就医、充分补液与科学预防,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