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脐带脱垂命悬一线 医生跪姿托举22分钟保障母婴平安
(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见习生 陈煜凯 通讯员 江昌铭 张玉辉 黄语晴)脐带是胎儿的“生命线”,一旦发生脱垂并受压,血流可能在8分钟内完全中断,导致胎儿严重缺氧甚至死亡。近日,厦门一名高龄产妇遭遇了这一危急情况。生死关头,厦门市中医院产科值班医生陈艺雪跪上手术台,单手托住产道内胎儿的肩部,连续22分钟保持这一姿势,有效防止脐带受压,为紧急剖宫产争取了宝贵时间。
10月11日凌晨5时许,厦门市中医院待产室内气氛骤然紧张。42岁的高龄产妇林女士(化名)胎膜突然破裂,羊水大量涌出。“情况不好!”经验丰富的助产士曾雅洪第一时间上报异常。值班医生陈艺雪迅速进行检查,不仅阴道内触及脐带,胎位也已转为罕见的“肩先露”。这意味着胎儿被卡在产道内,脐带遭受双重挤压,血流随时可能中断,胎儿面临重度缺氧危险。“必须托住!”陈艺雪毫不犹豫地伸手稳稳托住胎儿肩膀,以缓解脐带压力。她的手,成为连接胎儿与生命的关键桥梁。
“启动快速反应团队(RRT),立即行紧急剖宫产!”值班二线医生于海微果断下达指令。命令一出,产科、麻醉科、手术室、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迅速集结,抢救工作立即展开。为确保托举不中断,陈艺雪保持着跪姿。从病床被推往手术室,再到产妇被小心移上手术台,她的右手始终固定在产妇体内,忍着手臂酸麻,坚持了整整22分钟。直至新生儿平安降生。
近日回想这场抢救,曾经历两次丧子之痛的林女士仍感激不已:“非常感谢医生们,他们不仅救了孩子,也守护了我们全家人的希望和未来。”据了解,就在林女士生产当天,该院另一名产妇也出现脐带脱垂,同样在RRT团队的及时手术下化险为夷。这两例成功抢救,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应对产科急症中的关键作用。
为何脐带脱垂被称为产科“急症之王”?厦门市中医院产科主任钱丽娜解释,胎位异常、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等都是高危因素。她提醒,孕妇应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胎位,一旦发生胎膜早破,须立即平躺、垫高臀部,并拨打急救电话。只有科学的自救与医院多学科协作,才能为胎儿筑起最坚固的生命防线。